卡卡的小王子出生了,瞧瞧去!
這位房客相當賴房,讓房東左等右等沒動靜,於是在預產期那天到醫院「催生」--連他們夫妻兩都沒聽過,我又怎麼可能知道有這種技術呢?--結果即使催了,還是要經過30多個小時的奮鬥,才讓房客退房…真是辛苦啊!
對產科醫院(其實是任何醫院)沒有概念的我和歐先生踏入病房(產科的不知怎麼說…啊就不是病人咩),覺得這房間還挺不錯的,一張床、電視、冰箱什麼的都有,也沒有說很擠,很好!後來才知道這樣一個房間一天要加兩千多元@@!而且,有錢還不一定花得出去咧!據說,登記要單人房的時候是沒有空位的,一直到小孩出來之後,才正巧發現剛剛好有人退房,這可不是幸運嗎?看來小朋友出來得慢也是有點好處滴,哈!
不過,台灣的生育率不是下降得凶嗎?為什麼醫院還會爆滿呢?聽說連三人房都是滿的耶!
聽著新科媽媽訴說著生產後她的腰、背都很酸;而且做無痛分娩時麻醉也上到極限了還是在痛…再一次地覺得媽媽真是辛苦!重點在這裡:3600+克的小朋友,頭骨很硬,正好媽媽的骨頭也軟不到哪兒去,結果就「卡」在那裡啦~真不愧是「卡卡」的小朋友,嘖嘖嘖!所以才需要弄到那麼久囉。要忍著痛那麼久可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啊~光想都覺得受不了了呢!
總而言之,母子均安,真是太好啦!恭喜恭喜!順便向天下的母親們致敬:您們太偉大了!真辛苦啦!
2007年10月28日 星期日
為什麼是貝七?
看完了交響情人夢(2次!)之後,疑問好像獲得了解答…
為什麼會選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作為主題曲?(沒看過漫畫,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設定的)
以我特重旋律的美學,與對市場上的認識,和一般大眾接受的程度,用這首都是個令我難以解釋的問題。
在某一集中,經由千秋的一句話,我才明白原來色老頭指揮是特地選一個
「非冠名」
的交響曲(就是要演奏的人自己去想要怎麼表現)…所以一些有名的曲子,如驚愕、命運、悲愴等…就統統出局了。
另外有人說這部片的主旨是在「找出天份是被隱藏住、無法一眼看出的人,就像のだめ那樣的人」,所以在非冠名中已經很有名的莫札特第四十號、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也出局。
或是因為貝多芬的名字在日本是婦孺皆知(說不定還有些神格化呢),既然樂曲本身要找「沒那麼有名的」,作曲家就得找樂聖出來壓陣了?
編制是否也有考量?浪漫前期(Rising Star的首演是布拉姆斯第一號)之前的交響曲編制都比較小,人力需求比較少,畫面也比較好掌握,這也算原因嗎?
=======
當然貝七也是相當優秀的音樂(雖然我很少聽 :p),我並沒有貶低的意思喔;而且在扣掉冠名的三、五、六、九號之後,再減掉比較沒有那麼強烈貝氏性格的一、二號,則在四、七、八號之間選第七號,完全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超)合理選擇。想到這裡,我就比較能夠接受了;而且嘛,華格納不是說過這曲是「舞蹈的神化」嗎?名人背書囉。
貝七有四個樂章,我特愛其第二樂章,但劇中只演出一、四兩個樂章…這讓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
他們排練時從來都不演奏「慢板」樂章耶 ~
當然作為配樂的時候(好像)有吧,但樂團練貝七、拉二(鋼協)、布一、以及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的時候,還有演奏的時候,都完全沒有慢板、緩板…等節奏較慢的樂段;以至於明明在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中最有名的是第二樂章(因為曾是電影配樂的關係),劇中卻都沒聽到過…這真的很令我感到驚訝哩。
是什麼原因呢?
為什麼會選貝多芬的第七號交響曲作為主題曲?(沒看過漫畫,不知道是不是作者設定的)
以我特重旋律的美學,與對市場上的認識,和一般大眾接受的程度,用這首都是個令我難以解釋的問題。
在某一集中,經由千秋的一句話,我才明白原來色老頭指揮是特地選一個
「非冠名」
的交響曲(就是要演奏的人自己去想要怎麼表現)…所以一些有名的曲子,如驚愕、命運、悲愴等…就統統出局了。
另外有人說這部片的主旨是在「找出天份是被隱藏住、無法一眼看出的人,就像のだめ那樣的人」,所以在非冠名中已經很有名的莫札特第四十號、柴可夫斯基第五號…也出局。
或是因為貝多芬的名字在日本是婦孺皆知(說不定還有些神格化呢),既然樂曲本身要找「沒那麼有名的」,作曲家就得找樂聖出來壓陣了?
編制是否也有考量?浪漫前期(Rising Star的首演是布拉姆斯第一號)之前的交響曲編制都比較小,人力需求比較少,畫面也比較好掌握,這也算原因嗎?
=======
當然貝七也是相當優秀的音樂(雖然我很少聽 :p),我並沒有貶低的意思喔;而且在扣掉冠名的三、五、六、九號之後,再減掉比較沒有那麼強烈貝氏性格的一、二號,則在四、七、八號之間選第七號,完全是一個可以接受的(超)合理選擇。想到這裡,我就比較能夠接受了;而且嘛,華格納不是說過這曲是「舞蹈的神化」嗎?名人背書囉。
貝七有四個樂章,我特愛其第二樂章,但劇中只演出一、四兩個樂章…這讓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
他們排練時從來都不演奏「慢板」樂章耶 ~
當然作為配樂的時候(好像)有吧,但樂團練貝七、拉二(鋼協)、布一、以及莫札特雙簧管協奏曲的時候,還有演奏的時候,都完全沒有慢板、緩板…等節奏較慢的樂段;以至於明明在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中最有名的是第二樂章(因為曾是電影配樂的關係),劇中卻都沒聽到過…這真的很令我感到驚訝哩。
是什麼原因呢?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