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記帳軟體上,終於出現「看病」這一項支出了。
三月十四日,奧運資格賽最終戰,中華台北對南韓。本來因為工作的關係,不準備回家看的(要在公司加班);但因為肚子從輕微的疼痛漸次加強到腦袋空空無法工作,於是決定回家「休養」,一邊觀賞比賽。
不料這個痛不肯像以前一樣地休息一下就好了,反而不斷地加強加強再加強。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已經抱著肚子在床上滾來滾去,而且無論怎樣「喬」姿勢,都沒有半點減輕的效果!我不想去看醫生啊!
中華隊敗了,惜敗!我也已經沒有辦法忍下去了,於是央著我家老媽一起到附近的診所去看。話說星期五晚上看病的人真的好多啊,已經超過十點了在我前面居然還有十一位病患等著看病。真想痛到失去意識算了,可是這卻是個越痛越清醒的狀態(要是寫程式的時候有這麼清醒該有多好?)…好難熬的三十分鐘!
「你本來臉色就這麼白嗎?」醫生問。這是我對這次問診最有印象的一句話,別問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反正因為痛的厲害,馬上注射一針止痛(這藥水是紅色的)…幾分鐘後沒有見效(問我,我的「感覺」是說完全沒有少痛了),又來一針(這次是透明的),還是無效(不過,我後來是覺得,「好像」有減輕10%的「樣子」…痛得太久,痛本身就變成了一種習慣?)於是決定做超音波,還事先跟我說,照一次要1500大洋,問我的意見。我能有什麼意見?就上吧!
結果,有膽結石,有中度脂肪肝…醫生說這不是診所能處理的,開轉診單到大醫院去看急診吧…不過他也說,去了,大醫院八成也會給一針更強的止痛針(學名:嗎啡)就會叫我回來了。就是要那針「嗎啡」止痛囉!不過這個時候,我的兩隻手臂上已經有了「四」個針孔了,還有一個是打壞了的!
大醫院的急診醫生說:「我們現在有十五個人在等病床,你想想要不去其他的醫院看?」咦?我只是要打一針而已耶…後來想想,這就是「大」醫院吧…反正,打了針,拿了藥,就回家了。到底是真的有效還是心理作用呢?到院外找計程車的時候,痛苦就已經在漸漸消失了…
這是我幾年以來第一次「醫自己的病」,真是夠了!老爹說:「不是這樣你根本就不會去看醫生的啦!」夠了解我 還要感謝辛苦的老媽,兒子這樣大了還不會自己上醫院,害她這麼晚了還要在路上奔波,唉!
我以為上醫院可以是:
●去掛號
●診斷
●開刀
的三步驟,不過後來才發現自己天真!照老爹的說法,應該是:
★先決定要看哪一位醫生
★掛那位醫生的號
★診斷
★開刀
好像沒什麼差別?重點就在「找到」醫生…這是個資訊不對稱的世界,不是嗎?所以第二天又回到診所,請老爹熟悉(好像有點崇拜的意味?)的那位醫生(和最初看診的那位不同)推薦。結果發現:
☆雖然有膽結石(超音波應該不會唬人吧?),但疼痛並非這個原因
☆如果膽結石不會痛的話,放在裡面卅年都沒關係
☆不煙、不酒(!)不辣
☆不要熬夜
☆運動很好,多運動
☆身體零件老了,一個地方不對就全部一起作怪…不單是膽的原因啦(零件「老」了…哭著跑開…)
原來如此啊!
原來常感到疲累,是因為脂肪肝的關係(可能和熬夜加在一起變成惡性循環);原來這才是我一天要睡八小時以上的原因,而不是「我還年輕」!!!
揮揮手,我的青春~~~
從今以後,要把健康放在心上了…好像是在還債…帳本上面也是這麼說的,那個Healthcare的分類,是第一次有支出項目在上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