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use: 台北書展參觀人數減少
政治上,人多者算贏。真理上,真理本身贏!
在今天人人都承認的地球繞日運轉,幾百年前卻造成一個宣傳哥白尼學說的人被燒死(不是哥白尼本身啦;在Google上可以用「哥白尼」當關鍵字查到)--因為當時贊成太陽繞地球的想法是顯學。這是我最喜歡舉的例子。由此可證,人多不(一定)是真理!
2005年2月25日 星期五
詩窮而後工
這是覆雨翻雲(黃易)中的一句話。
好像安逸的生活無法取得修為上的進步是一種定論了。應該是吧。我來駐點地超過半年了,最有成就的時間好像在於初期百廢待舉時;那時的我要自修Nessus,找出掃描solution,同時又要隨時應付來自於承辦人的特殊要求。但是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我的腦是「活」的,雖然很忙,但是卻忙的有道理。自從進入了維護期之後,我隨著日常工作的日趨routine(常規化?),活力也慢慢消退,本來以為在新年過後會好一點,但是…唉,並沒有啊。本來我已經用Perl寫了很多東西,自以為很有成就,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頹廢,好像曾經學會的又已經忘記了(當然看著書複習還是應該可以啦)。甚至連公司的產品都已經忘了很多…
我喜歡建設,不喜歡維護;所以如果由我來coding的話,我會寫的很高興,可是如果有人來問我問題,導致我必須去重看code的話會很不愉快。整理房間的話,我會從整體的角度做規畫(像今年新年的房間大整頓一樣),可是一但整理好,那我就不願意再做什麼更動。
也許可以這麼說吧,因為我是一個懶人,所以我總是不自覺的找尋「once and never again」的solution,遇到問題時考慮多多,卻沒有行動。另外,我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做什麼事情深怕「錯」,甚至是過程中的一點點不完美都會讓我深感不適。實際上最近頗有所感的是,我其實是一個感性的人,情緒很容易波動;可是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由於「選」了理工科系(高二就已經分組了),不自覺的讓自己深信「理性」可以決定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以致於比較注重抽象的「原則」,而不懂在人世間「實用」上的撇步…直到這一年陸續讀了一些書之後,才明白自己的荒繆…
世界上事件的發生由機率來決定,可是機率的大小是可以由這中間所參與的人、事、物來加以影響的。沒有必成之事,沒有必達之人。在黃易的小說中多次強調「人最重要的,是立定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永不言悔的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然而在實用上,其實可以看得出來對於這個目標的斟酌反覆。這樣說好了,寇仲的目標很遠大,不過徐子陵可未必不快樂;反而常看到寇小兄苦惱的場景。這是一個個人性向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也提到了要找到「個人的天心」(記不太清楚,好像是這樣),實則最後的最後,都是要人認識自己,才能順著自己去發揮。原則簡單一句話,可是實際應用上卻很難三言兩語找出方向來。
寫到這裡,我開始明白問題在哪裡了:這是一個邏輯的問題,比如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過程;可是沒有人知道如果我現在處於苦境,將來會不會有大任跑我身上來。苦啊!因為不知道自己所為何來。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經過這個人本人的同意。如果人有人權,人可不可以選擇不要來到這個世界?我知道要得到至樂要先經過苦境,可是沒有人知道我現在的苦境是否為到達至樂過程中的一步。換個角度來看,「至樂」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如果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那麼也就應該有千千萬萬種「至樂」吧?如果我任由這種苦持續下去,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苦呢?為了至樂,亦或是為苦而苦?
越來越像哲學的問題了…要有分辨的能力!
好像安逸的生活無法取得修為上的進步是一種定論了。應該是吧。我來駐點地超過半年了,最有成就的時間好像在於初期百廢待舉時;那時的我要自修Nessus,找出掃描solution,同時又要隨時應付來自於承辦人的特殊要求。但是回想起來,那個時候我的腦是「活」的,雖然很忙,但是卻忙的有道理。自從進入了維護期之後,我隨著日常工作的日趨routine(常規化?),活力也慢慢消退,本來以為在新年過後會好一點,但是…唉,並沒有啊。本來我已經用Perl寫了很多東西,自以為很有成就,但是經過這段時間的頹廢,好像曾經學會的又已經忘記了(當然看著書複習還是應該可以啦)。甚至連公司的產品都已經忘了很多…
我喜歡建設,不喜歡維護;所以如果由我來coding的話,我會寫的很高興,可是如果有人來問我問題,導致我必須去重看code的話會很不愉快。整理房間的話,我會從整體的角度做規畫(像今年新年的房間大整頓一樣),可是一但整理好,那我就不願意再做什麼更動。
也許可以這麼說吧,因為我是一個懶人,所以我總是不自覺的找尋「once and never again」的solution,遇到問題時考慮多多,卻沒有行動。另外,我有完美主義的傾向,做什麼事情深怕「錯」,甚至是過程中的一點點不完美都會讓我深感不適。實際上最近頗有所感的是,我其實是一個感性的人,情緒很容易波動;可是在求學成長的過程中,由於「選」了理工科系(高二就已經分組了),不自覺的讓自己深信「理性」可以決定這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以致於比較注重抽象的「原則」,而不懂在人世間「實用」上的撇步…直到這一年陸續讀了一些書之後,才明白自己的荒繆…
世界上事件的發生由機率來決定,可是機率的大小是可以由這中間所參與的人、事、物來加以影響的。沒有必成之事,沒有必達之人。在黃易的小說中多次強調「人最重要的,是立定一個遠大的目標,然後永不言悔的朝著這個目標邁進」;然而在實用上,其實可以看得出來對於這個目標的斟酌反覆。這樣說好了,寇仲的目標很遠大,不過徐子陵可未必不快樂;反而常看到寇小兄苦惱的場景。這是一個個人性向的問題,沒有標準答案。「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也提到了要找到「個人的天心」(記不太清楚,好像是這樣),實則最後的最後,都是要人認識自己,才能順著自己去發揮。原則簡單一句話,可是實際應用上卻很難三言兩語找出方向來。
寫到這裡,我開始明白問題在哪裡了:這是一個邏輯的問題,比如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讓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過程;可是沒有人知道如果我現在處於苦境,將來會不會有大任跑我身上來。苦啊!因為不知道自己所為何來。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經過這個人本人的同意。如果人有人權,人可不可以選擇不要來到這個世界?我知道要得到至樂要先經過苦境,可是沒有人知道我現在的苦境是否為到達至樂過程中的一步。換個角度來看,「至樂」這種東西到底是什麼?如果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那麼也就應該有千千萬萬種「至樂」吧?如果我任由這種苦持續下去,到底是因為什麼而苦呢?為了至樂,亦或是為苦而苦?
越來越像哲學的問題了…要有分辨的能力!
2005年2月24日 星期四
如何分析並解決煩惱問題
(取自卡內基2)
如何衡量問題:
1、收集事實
2、衡量事實
3、做出決定,立刻採取行動
dragon: 所謂人言人殊,在brain storm的時候肯定會產生不同的意見。即使只有一個人,也會發生好多念頭同時在腦中佔有相同地位的情況。雖然每件事都有發生的可能,但是從機率法則和80/20法則來看,找出其中期望值最高的事件形成decision無疑是最符合理性的做法吧。既然要求理性,尋求合理解的過程形成合乎邏輯的guidelines(指導原則?),最後歸納出這三個法則就有其實用性。這三個法則多像在算期望值?Sampling, Evaluate(給值),make a decision based on the expected value.......不過此乃抽象原則,實用起來在每一個步驟都有可能有其參差之處。比如說收集事實的時候涉及主觀的判斷,取樣不良時有所聞;錯誤的民調可以作為範例。又如衡量時依各人不同的價值觀給定的值不同,對最終的結果當然會有不同的影響。決定呢?如果期望值算出來不符合一般常識的話,做決定的人可要有勇氣啊。看起來三個法則是很合邏輯的,運用起來可要有點經驗吧,我想。
處理憂慮的四大步驟:
1、確實寫出我憂慮的是什麼
2、寫出我能做什麼
3、決定應該怎麼做
4、立即執行
dragon: 這四個步驟有點像上面的延伸,不過點出了「立即執行」這個重點(書上就有強調了),頗有點現在著重執行力的先知味道。我從Donald Lam那裡學到最重要的想法是「讓事情運轉下去,否則對處境不利的人情況會越來越糟」。當然處境不利的人才比較會有憂慮了,不是嗎?因此「去做」(Nike的Just Do It?)實在是這個步驟的核心啊。想辦法讓事情運轉下去,才是underdog的反敗為勝之道!(突然間開始羡慕起韓柏、郭大路這樣的人了,哈哈)
如何衡量問題:
1、收集事實
2、衡量事實
3、做出決定,立刻採取行動
dragon: 所謂人言人殊,在brain storm的時候肯定會產生不同的意見。即使只有一個人,也會發生好多念頭同時在腦中佔有相同地位的情況。雖然每件事都有發生的可能,但是從機率法則和80/20法則來看,找出其中期望值最高的事件形成decision無疑是最符合理性的做法吧。既然要求理性,尋求合理解的過程形成合乎邏輯的guidelines(指導原則?),最後歸納出這三個法則就有其實用性。這三個法則多像在算期望值?Sampling, Evaluate(給值),make a decision based on the expected value.......不過此乃抽象原則,實用起來在每一個步驟都有可能有其參差之處。比如說收集事實的時候涉及主觀的判斷,取樣不良時有所聞;錯誤的民調可以作為範例。又如衡量時依各人不同的價值觀給定的值不同,對最終的結果當然會有不同的影響。決定呢?如果期望值算出來不符合一般常識的話,做決定的人可要有勇氣啊。看起來三個法則是很合邏輯的,運用起來可要有點經驗吧,我想。
處理憂慮的四大步驟:
1、確實寫出我憂慮的是什麼
2、寫出我能做什麼
3、決定應該怎麼做
4、立即執行
dragon: 這四個步驟有點像上面的延伸,不過點出了「立即執行」這個重點(書上就有強調了),頗有點現在著重執行力的先知味道。我從Donald Lam那裡學到最重要的想法是「讓事情運轉下去,否則對處境不利的人情況會越來越糟」。當然處境不利的人才比較會有憂慮了,不是嗎?因此「去做」(Nike的Just Do It?)實在是這個步驟的核心啊。想辦法讓事情運轉下去,才是underdog的反敗為勝之道!(突然間開始羡慕起韓柏、郭大路這樣的人了,哈哈)
中毒
在資訊業出道多年,始終相信自己能夠不裝防毒軟體而不中毒,但這個幻想在2005/2/20破滅了;而這不過是終於「發現」自己是中毒的時刻,實際於何時中毒漫不可考…
話說在 IE 上,當我照往常的在 Google Tool Bar 上面打上關鍵字要搜尋的時候,突然變成了某色情網頁的畫面,依據我的經驗,這應該是被綁架了;又想,應該同時會有spyware/adware順著IE的漏洞跑了進來,於是先用SpyBot S&D掃描,又用了Xoftspy, PestPatrol等等搜尋未果,心裡想這真是厲害啊。這時才去找破綁架的軟體,用了HijackThis,終於發現原來是hosts檔案被改過了…這下子應該好多了吧?不過我的硬碟卻老是在叫,怎麼回事?手上有不少可以知道process <-> port 之間關係的小工具,而 process <-> hard disk 卻沒有印象,怎麼辦?打開工作管理員,我要怎麼知道是哪個程式在做這樣大量的 HD access 呢?
這個情況在我將原來是用來外接的120G硬碟拿回家過年時變得更嚴重了;雖然並沒有很明顯的影響效能,但是硬碟一直轉的聲音真的很討厭,所以這次我還是用工作管理員,用猜的把一個叫做 Logo1_.exe 的程序殺了,天曉得我為什麼竟然猜中了,硬碟神奇的停下來了……把這個檔名送上Google,原來這是病毒啊…自從第一次發現網頁變了到現在抓到,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我真是白痴!!!
唉,現在想來,自己在公司裡拿了一些檔案,如果這些檔案中有人混毒的話,自己怎麼有可能發現?好死不死碰上這種「只」針對.exe檔案、又會自我複製的病毒,真的是沒有辦法!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只好乖乖的找防毒軟體囉。可惜防毒軟體也沒有辦法「回復」,只有殺掉了!四天下來我「含淚」和我收集多時的多種軟體安裝程式道別,總容量居然有接近20GB之譜,直到淚流乾了也沒有辦法彌補我的損失啊!寫這隻病毒的畜牲,咒你無疾而終,直下地獄!生了兒子不帶把、生出女兒沒有洞!
繼續掃毒……
話說在 IE 上,當我照往常的在 Google Tool Bar 上面打上關鍵字要搜尋的時候,突然變成了某色情網頁的畫面,依據我的經驗,這應該是被綁架了;又想,應該同時會有spyware/adware順著IE的漏洞跑了進來,於是先用SpyBot S&D掃描,又用了Xoftspy, PestPatrol等等搜尋未果,心裡想這真是厲害啊。這時才去找破綁架的軟體,用了HijackThis,終於發現原來是hosts檔案被改過了…這下子應該好多了吧?不過我的硬碟卻老是在叫,怎麼回事?手上有不少可以知道process <-> port 之間關係的小工具,而 process <-> hard disk 卻沒有印象,怎麼辦?打開工作管理員,我要怎麼知道是哪個程式在做這樣大量的 HD access 呢?
這個情況在我將原來是用來外接的120G硬碟拿回家過年時變得更嚴重了;雖然並沒有很明顯的影響效能,但是硬碟一直轉的聲音真的很討厭,所以這次我還是用工作管理員,用猜的把一個叫做 Logo1_.exe 的程序殺了,天曉得我為什麼竟然猜中了,硬碟神奇的停下來了……把這個檔名送上Google,原來這是病毒啊…自從第一次發現網頁變了到現在抓到,至少有兩個月的時間,我真是白痴!!!
唉,現在想來,自己在公司裡拿了一些檔案,如果這些檔案中有人混毒的話,自己怎麼有可能發現?好死不死碰上這種「只」針對.exe檔案、又會自我複製的病毒,真的是沒有辦法!現在後悔也沒有用了,只好乖乖的找防毒軟體囉。可惜防毒軟體也沒有辦法「回復」,只有殺掉了!四天下來我「含淚」和我收集多時的多種軟體安裝程式道別,總容量居然有接近20GB之譜,直到淚流乾了也沒有辦法彌補我的損失啊!寫這隻病毒的畜牲,咒你無疾而終,直下地獄!生了兒子不帶把、生出女兒沒有洞!
繼續掃毒……
聯合筆記》一支令人不安的廣告
dragon:
這是我上一篇文章的呼應文,是另外一個面象的想法…
仔細想想,這篇廣告的訴求對象是「至少可以送小孩到才藝班的家長」,也就難怪會有這麼濃的銅臭味了。因此純用道德的角度看起來頗有些文不對題的感覺;但是對這廣告不舒服則是相同的。特別把它收在這裡。
作者:蔡惠萍
近來一支在電視上強力放送的商業廣告,內容描述四個青少年的對話,父母分別讓他們學習鋼琴、英文、請數學家教,廿年後,三人成了賣藝謀生的鋼琴師、飯店接待、旅館帳房,最後坐上高級轎車從飯店門口絕塵而去的大老闆,則是當年父母為他買了理財保單的第四名同伴。
廣告表面推銷的是壽險公司的產品,卻反覆呈現「有錢等於成功」的意象。這個廣告,正是現今社會價值觀的縮影:「成功者」若不是賺大錢的老闆,就是掌大權的高官民代;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勞工、服務業、技職人員,反被描述成失敗的負面教材。
我們社會上總是有意無意地鼓勵一切向錢和權看,可以不擇手段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似乎只要成就名利,這些行為都可以被響亮的掌聲所美化。
因此,我們有什麼資格擺出道德姿態指責在這種價值觀下長成的六、七年級生,認為他們都是好逸惡勞、眼高手低的草莓族?就算不少人如此,那也是整個社會包括家庭、學校、媒體所共同形塑出來的產品,變質的土壤當然容易開出扭曲的花朵。
看過日本「電視冠軍」的觀眾,往往會驚嘆於日本社會各行各業中神乎其技的「達人」。
不論是常見的壽司、麵包、拉麵師傅,甚至是製冰人,他們多麼以自己的專業為榮,並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標準。相對的,「達人」們也獲得社會的敬重,不會因為他們手上握的是髒汙的菜刀、機具,就認為他們不如坐辦公桌的白領階級。
謝長廷被發布出任閣揆時,電視報導了一段有意思的背景。新聞提到當年赴日求學的謝長廷曾在中華料理店打工,一路從外場侍者當上廚師,由於廚藝精湛,深獲老闆好評,一度有意將店讓他經營。不過由於父病,謝長廷趕回台灣,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記者旁白中以「慶幸」的語氣說:「如果當時他只求溫飽,現在可能只是日本街頭料理店的老闆;但他後來的決定,讓他現在成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
想想,同樣的故事若在日本,他們會從什麼樣的角度切入?
這是我上一篇文章的呼應文,是另外一個面象的想法…
仔細想想,這篇廣告的訴求對象是「至少可以送小孩到才藝班的家長」,也就難怪會有這麼濃的銅臭味了。因此純用道德的角度看起來頗有些文不對題的感覺;但是對這廣告不舒服則是相同的。特別把它收在這裡。
作者:蔡惠萍
近來一支在電視上強力放送的商業廣告,內容描述四個青少年的對話,父母分別讓他們學習鋼琴、英文、請數學家教,廿年後,三人成了賣藝謀生的鋼琴師、飯店接待、旅館帳房,最後坐上高級轎車從飯店門口絕塵而去的大老闆,則是當年父母為他買了理財保單的第四名同伴。
廣告表面推銷的是壽險公司的產品,卻反覆呈現「有錢等於成功」的意象。這個廣告,正是現今社會價值觀的縮影:「成功者」若不是賺大錢的老闆,就是掌大權的高官民代;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勞工、服務業、技職人員,反被描述成失敗的負面教材。
我們社會上總是有意無意地鼓勵一切向錢和權看,可以不擇手段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似乎只要成就名利,這些行為都可以被響亮的掌聲所美化。
因此,我們有什麼資格擺出道德姿態指責在這種價值觀下長成的六、七年級生,認為他們都是好逸惡勞、眼高手低的草莓族?就算不少人如此,那也是整個社會包括家庭、學校、媒體所共同形塑出來的產品,變質的土壤當然容易開出扭曲的花朵。
看過日本「電視冠軍」的觀眾,往往會驚嘆於日本社會各行各業中神乎其技的「達人」。
不論是常見的壽司、麵包、拉麵師傅,甚至是製冰人,他們多麼以自己的專業為榮,並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標準。相對的,「達人」們也獲得社會的敬重,不會因為他們手上握的是髒汙的菜刀、機具,就認為他們不如坐辦公桌的白領階級。
謝長廷被發布出任閣揆時,電視報導了一段有意思的背景。新聞提到當年赴日求學的謝長廷曾在中華料理店打工,一路從外場侍者當上廚師,由於廚藝精湛,深獲老闆好評,一度有意將店讓他經營。不過由於父病,謝長廷趕回台灣,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記者旁白中以「慶幸」的語氣說:「如果當時他只求溫飽,現在可能只是日本街頭料理店的老闆;但他後來的決定,讓他現在成為中華民國最高行政首長。」
想想,同樣的故事若在日本,他們會從什麼樣的角度切入?
2005年2月21日 星期一
抗議安泰人壽廣告之貶抑才藝
很久沒有看廣告看到想罵人了…
學鋼琴的小孩就「只」能以在飯店裡彈鋼琴維生?學英語的小孩就只能當個翻譯?
不知道哪個老師、父母教出來的偉大邏輯,讓這支廣告的設計人如此以為。我覺得,這支廣告散發著一股濃郁的「銅臭」味,讓人混身不舒服!因為它所引發的,是一種「恐懼」的心理,以我一個閱聽人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不道德的一種設計手法。我想廣告的目的應該是要引發人的慾望,我也承認恐懼可以引發人尋求「安全」,然而我就是認為這種手法不道德。兼以上述的邏輯繆誤,我認為這是一個爛廣告。而且以後也別想我會買安泰集團的任何產品!
學鋼琴的小孩就「只」能以在飯店裡彈鋼琴維生?學英語的小孩就只能當個翻譯?
不知道哪個老師、父母教出來的偉大邏輯,讓這支廣告的設計人如此以為。我覺得,這支廣告散發著一股濃郁的「銅臭」味,讓人混身不舒服!因為它所引發的,是一種「恐懼」的心理,以我一個閱聽人的角度來看,是非常不道德的一種設計手法。我想廣告的目的應該是要引發人的慾望,我也承認恐懼可以引發人尋求「安全」,然而我就是認為這種手法不道德。兼以上述的邏輯繆誤,我認為這是一個爛廣告。而且以後也別想我會買安泰集團的任何產品!
2005年2月16日 星期三
春節迎新佈置
簡單說來,我拆了舊的電腦桌,只留下了四塊木板,其他部分全都扔了!
我拆了那個直立式,可裝160*2片CD的CD架,扔了!
我拆了那個我惟一的三層櫃,扔了!
……丟掉這些,我沒有感到一絲感傷,反而覺得痛快--你們佔了我的空間也未免太久了吧!我感激你們的貢獻,不過在我現在以簡單為主要考量的思考裡,沒有你們的位置了…
電腦桌:在CRT當道的年代裡,這種特殊設計的桌子應該還滿好的,不過我的15"LCD都已經買了三年啦;更糟糕的是我早已經習慣鍵盤直接放在桌面上了,這個鍵盤托架便顯得大而無當了。總之,這個造型奇特的電腦桌,是以我現在的眼光來看最討厭的一種:太複雜,很難和房間裡其他東西搭配,幸好我再也不用和它相對了。
現在,我買了一張新的桌子,160*80*( 70~90) 的大小,有夠大。桌子和床中間卻多出了一塊很大的空間,讓我覺得房間彷彿變大了,這種感覺實在是令人愉快啊…桌子上面又放了一個新買的32吋液晶螢幕,以及音響等東西,看起來是一個整體,而非原來被分割的亂七八糟的空間,真是舒服。
處理書的時候,經過深思,我選擇買兩層櫃,然後自己裝上輪子,成了活動櫃了,又是一件愉快的改變。更好的是,我終於決定將一些跟了我有十幾年,這中間從來沒有看過,以後看的機會也不大的書(特別是教科書)給丟掉了,挪出了很多的空間。這樣我才有辦法裝新的書嘛,太好了!
這是我今年的一次佈置,以我這個不是很喜歡更換房間擺設的人來說,我希望這可以維持五年。當然,我還希望添購一些設備,比如家庭劇院似乎不錯,呵呵,那就再說啦。這可以說是一個 trade-off,汽車就以後再說啦,電視重要多了。
不過,我終於明白,買傢俱真的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特別是沒有正好配合房間的用具的時候,要怎麼搭出來真是煞費苦心啊。我只弄了一個房間就這麼累了,實在很佩服新婚夫妻要為全家打算啊,那花的力氣可就更大了。IKEA,B & Q,大潤發、家樂福等地方跑來跑去的,累!
我拆了那個直立式,可裝160*2片CD的CD架,扔了!
我拆了那個我惟一的三層櫃,扔了!
……丟掉這些,我沒有感到一絲感傷,反而覺得痛快--你們佔了我的空間也未免太久了吧!我感激你們的貢獻,不過在我現在以簡單為主要考量的思考裡,沒有你們的位置了…
電腦桌:在CRT當道的年代裡,這種特殊設計的桌子應該還滿好的,不過我的15"LCD都已經買了三年啦;更糟糕的是我早已經習慣鍵盤直接放在桌面上了,這個鍵盤托架便顯得大而無當了。總之,這個造型奇特的電腦桌,是以我現在的眼光來看最討厭的一種:太複雜,很難和房間裡其他東西搭配,幸好我再也不用和它相對了。
現在,我買了一張新的桌子,160*80*( 70~90) 的大小,有夠大。桌子和床中間卻多出了一塊很大的空間,讓我覺得房間彷彿變大了,這種感覺實在是令人愉快啊…桌子上面又放了一個新買的32吋液晶螢幕,以及音響等東西,看起來是一個整體,而非原來被分割的亂七八糟的空間,真是舒服。
處理書的時候,經過深思,我選擇買兩層櫃,然後自己裝上輪子,成了活動櫃了,又是一件愉快的改變。更好的是,我終於決定將一些跟了我有十幾年,這中間從來沒有看過,以後看的機會也不大的書(特別是教科書)給丟掉了,挪出了很多的空間。這樣我才有辦法裝新的書嘛,太好了!
這是我今年的一次佈置,以我這個不是很喜歡更換房間擺設的人來說,我希望這可以維持五年。當然,我還希望添購一些設備,比如家庭劇院似乎不錯,呵呵,那就再說啦。這可以說是一個 trade-off,汽車就以後再說啦,電視重要多了。
不過,我終於明白,買傢俱真的是一件不得了的事情,特別是沒有正好配合房間的用具的時候,要怎麼搭出來真是煞費苦心啊。我只弄了一個房間就這麼累了,實在很佩服新婚夫妻要為全家打算啊,那花的力氣可就更大了。IKEA,B & Q,大潤發、家樂福等地方跑來跑去的,累!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