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第五章開始:
是了,Incident Response從「收集資料」開始,no matter administrator, first responder, incident investigator, or security consultant都是一樣的啦…
(我今天要Tools本身的Listing,最好能有Methodology的雛形出來)
Uptime可用systeminfo.exe命令來看,中文版叫「系統存留時間」
○針對每一個process,可以找到
●executable image
●其父
●執行時間(這個是CPU時間還是啟動以來的時間?)
●security context,這啥?
●存取的module/library
●使用的記憶體空間
Task Manager當然沒辦法全部都顯示出來囉
==>不過是我敗!從「檢視」選單的「選擇欄位」,可以看到不少東西咧…
==>在我的Logo1_.exe經驗,我應該要加入I/O 讀取次數的檢視才是(還有讀取位元組)
==>為何沒有「影像位置」?????
現在Windows Resource Kit可以下載了(好像以前是要錢的…)
==>用「windows xp resource kit download」當關鍵字可以找到不少下載的地方…
●pulist(在Windows 2000目錄下下載),在XP上執行時會有問題…在Windows 2003 Server下載工具裡是沒有的。
●要看到process是由哪個image來的,用tlist -c會有不錯的成果(不過使用者不會高興這種command line的東西就是了
==>注意tlist是Microsoft Debugging Tools,要下載,要安裝;而在XP/2003上面有tasklist內建命令可以使用;不過tasklist沒有顯示image是誰的選項。
==>終於發現了,GUI介面的是用SysInternal的 Process Explorer(免安裝)
==>CmdLine.exe也很不錯,命令列的
==>如果是為了process的話,作者說只要pslist, listdlls, handle這三個程式就可以抓出絕大部分的資訊…
dragon: 都試過了,我覺得listdlls和handle這兩個command line的程式的資訊太多太雜了…要用一些filter才好看懂吧,我想。filter的方法作者說在chap. 8
○svchost is a generic process for running services from dynamic-linked libraries (DLLs).
這說明了svchost的用處
○抓出了特定的,可疑的process之後,那就應該看看怎麼去把「牠」的資訊抓出來,看看幹啥的
●這叫做「Process Memory」的存取啊…
●pmdump抓出來「某一個」process memory dump,可以dump到一個檔案(此時是binary);再用ultredit或是strings來看、找
●dd可以dump所有physical memory的內容,今天看到這裡
2005年3月31日 星期四
日誌
我認為,堅持「絕對程序正義」的人是傻瓜!今天水果日報的蘋論就給我有這樣的感覺:誰要和雙面人談判,那他一定是瘋了!
==>不過我忽然想起瑪波阿姨的話:你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會撒謊的話,要分辯出來是很容易的。真的嗎?
矯枉必須過正!所以由雙面人來做醬缸文化傳承的領導人原是扭轉的必經過程(也不一定一定是雙面人,而是任何離經叛道的方式);正好像潘主播所挑的男人原都是乖乖男,必須遇上一個壞坯才能入道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是在告訴你:世界上的事不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的!
==>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政府組織希望給你的印象;不過那並不符合自然的道理!
很有趣啊…當年用注音怎樣也打不出來的「峇」原來唸「ㄎㄜ」啊…那為何現代人都唸「巴」里島呢?原文Bali(感謝當年的EZ Talk雜誌)是這樣唸的就是了。
陳勝鴻和韓柏有沒有一樣?不一樣,韓柏至少不碰已婚婦女吧,嘻,原則。
今天終於有人發出的SQL Injection攻擊中有cmd_shell了,同時引發了HTTP_Get_XP_Cmdshell以及URL_Data_xp_cmdshell(我定義的User-Defined事件),經比對,數目完全一樣(不過detail的東西記的不一樣…)。該是block起來了吧,我想。不然今天另外一邊應該已經有信了…
昨天那另外一邊的SQL Injection警報叫我查一下Guard Pro的設定…可是那是select耶;可能是誤判率最高的(因為最rough啊)signature;要用簡單的設定就搞定,太難了。
不過我想還是有辦法:
一、觀察事件列表,用filter弄掉「原本網站就這麼寫的」;[Case Study]上次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的網站就是這麼寫的,用此法可以大幅減少select事件量。不過今天看一個
61.219.36.120
這個IP,想用IE看,它給我一個access denied,似乎這是Hinet的proxy,也不知道為什麼內部主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access到(注意,這是URL_Data_sql_select_from事件,指明這是經過80 Port的網頁接觸)。接下來我可以做的事情是:
●查問source ip的擁有人(可是可能會遇上非技術人員,溝通上會很麻煩)
●查問target ip(Hinet)的負責人(不過他可能不會鳥我)
●利用我的網路設備,查log看看能否看出這是什麼事
==>我的目的只在確認這是合法的行為,以制定合適的filter
==>目前這個target約佔 1/5,算是應該要重點處理的
○還是我直接搞成「向外的就不管」的filter?這樣我可能要弄上一大堆的內部IP了…而且這樣的系統loading應該會大幅提高吧…
==>不過我忽然想起瑪波阿姨的話:你知道他在什麼地方會撒謊的話,要分辯出來是很容易的。真的嗎?
矯枉必須過正!所以由雙面人來做醬缸文化傳承的領導人原是扭轉的必經過程(也不一定一定是雙面人,而是任何離經叛道的方式);正好像潘主播所挑的男人原都是乖乖男,必須遇上一個壞坯才能入道是一樣的道理。
==>當然是在告訴你:世界上的事不都是那麼理所當然的!
==>理所當然的事情,是政府組織希望給你的印象;不過那並不符合自然的道理!
很有趣啊…當年用注音怎樣也打不出來的「峇」原來唸「ㄎㄜ」啊…那為何現代人都唸「巴」里島呢?原文Bali(感謝當年的EZ Talk雜誌)是這樣唸的就是了。
陳勝鴻和韓柏有沒有一樣?不一樣,韓柏至少不碰已婚婦女吧,嘻,原則。
今天終於有人發出的SQL Injection攻擊中有cmd_shell了,同時引發了HTTP_Get_XP_Cmdshell以及URL_Data_xp_cmdshell(我定義的User-Defined事件),經比對,數目完全一樣(不過detail的東西記的不一樣…)。該是block起來了吧,我想。不然今天另外一邊應該已經有信了…
昨天那另外一邊的SQL Injection警報叫我查一下Guard Pro的設定…可是那是select耶;可能是誤判率最高的(因為最rough啊)signature;要用簡單的設定就搞定,太難了。
不過我想還是有辦法:
一、觀察事件列表,用filter弄掉「原本網站就這麼寫的」;[Case Study]上次行政院人事行政局的網站就是這麼寫的,用此法可以大幅減少select事件量。不過今天看一個
61.219.36.120
這個IP,想用IE看,它給我一個access denied,似乎這是Hinet的proxy,也不知道為什麼內部主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access到(注意,這是URL_Data_sql_select_from事件,指明這是經過80 Port的網頁接觸)。接下來我可以做的事情是:
●查問source ip的擁有人(可是可能會遇上非技術人員,溝通上會很麻煩)
●查問target ip(Hinet)的負責人(不過他可能不會鳥我)
●利用我的網路設備,查log看看能否看出這是什麼事
==>我的目的只在確認這是合法的行為,以制定合適的filter
==>目前這個target約佔 1/5,算是應該要重點處理的
○還是我直接搞成「向外的就不管」的filter?這樣我可能要弄上一大堆的內部IP了…而且這樣的系統loading應該會大幅提高吧…
2005年3月29日 星期二
研究記事
XPU 24.3 多了什麼東西?有把司機弄上去嗎?
==>好像沒有提到司機的事(感謝Eric的中文翻譯)
==>今天把Guard Pro 1/2升級到XPU 24.3,觀察之;如果可以,則明天將Guard Pro 3也升級。
今天花了點時間在做月報。不過因為本月被掃描到的單位意外的多,所以使得手工由IP查單位這個動作變得比較沒有吸引力。我嚐試回到過去用資料庫產生適當的表格的模式;不過該死的是我竟然在過去沒有把這一段的SQL命令存起來…所以又是從頭做起了…
host, unit_name, plugin_id
我只要這個表而已…卻牽涉到兩個database, 四個tables,其中有兩三個join。每跑一次要四、五分鐘;從頭再來就是這樣啦,結果我弄了四、五次才得到我想要的答案,還好這次query有存下來了;因為我在匯出的時候又遇到的亂流:MySQL Control Center在匯出中文資料時居然會變成亂碼;而當我改用PHPMyAdmin時,又因為這個query耗時過久而timeout..........不得已,我只好請出MySQL Turbo Manager(本來不想用的),終於成功了,而這時候也花了三個多小時了…
○實在不想拿那麼大本的CCNA Intro到工作地來,因此實在有必要搞清楚我那些電子書到底有沒有用…人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卻是辛辛苦苦做松鼠(收集電子書)真的知道內容在說啥的卻很少。前一陣子希望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來指導自己解決這個苦況,不過要將條列式的文字轉換成行為模式是有困難的;更何況前一陣子搞到我都要覺得自己有憂鬱症了,如何會有動力去讀這些書呢(話說回來,我的閒書可真看了不少;都是黃易害的啦…)?不過這幾天有漸入佳境的感覺,這該是好事。
我現在的問題是,昨天印象中CCNA Intro (Cisco Press)編號不是 640-801,而我預定要在工作地看的Sybex則是。今天上www.cisco.com去看,總算明白了
CCNA ==> 640-801
而CCNA是由兩科合成:
INTRO ==> 640-821
ICND ==> 640-811
結論是:我本來就可以用Sybex的這一本來唸的…於是計畫就變成了這樣:
在家:用紙本的CCNA Intro, CCNA ICND (兩本合起來叫CCNA Library)
在工作地,用電子版的Sybex CCNA Cisco Certified 640-801 Study Guide 4th Edition來唸
我的目標在得到這個認證嗎?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對於網路的知識實在是差到自己都覺得受不了;「讀通」CCNA應該是個好方法。退一步來說,我現在的問題是:應該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於是我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唉,三年前就是這個問題了)…由最通用的地方開始應該是個不錯的決定。如果我留在現在這個駐點地,當然網路知識是最重要的;就算我離開回到公司去,網路也還是最重要的知識之一。去年我要做一些事的希望因為我來到駐點地而告破滅(在這裡初期的工作量真的不是人幹的),今年的一開始,我則陷入了嚴重的頹廢中(我想應該不是憂鬱症,不像;如果是的話,我也不會忌諱就是了),對於「和工作有關」的事完全沒有興趣(不想用「正事」,因為我認為思考我的人生也是正事;不過因為沒有章法,沈下去就上不來了…)。雖然本來我就不是活動力強的人,今年以來不可思議的倦怠也實在是怪了點…或許,我真的需要改變吧。
這裡想到一個問題,我學東西的時候都是以「follow, not trouble」為原則;可是在測試的觀點來看,這樣是沒有辦法測得完全的==>測試需要的是,亂動、亂搞、亂試;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來「玩」的。因此這邊就牽涉到一個問題:
○這個工作適合我嗎?
○我應該要調適自己來做這份工作嗎?
我不是一個喜歡擺爛的人,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工作內容在我心目中並不值得我賣命的話,我其實怠工的現象是滿明顯的。這個現象明明白白的顯示在駐點地的工作上;IP比對我下了很大的工夫去做,甚至假日的時候也在想程式的寫法;反過來,有一個事主很在乎,而我不覺得很重要的文件(每月統計;不過這個文件要自己維護公式,要編代碼,還要放到網頁上…),那可就頗有推、拖、拉的本事了…也就難怪我的管理者說我會挑事做。我想我是一個懶惰的人,卻又是一個還算敏銳的人;我很想自認為是那種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會用80/20法則來做事的人,可惜我應該還沒有這麼偉大…我一直為自己沒有時時刻刻的保持100%的用力工作而歉疚,不過在我知道了這世界上有80/20法則以及人應該致力發揮自己的優點這兩件事之後現在已經不會這樣自尋煩惱了。
當然,我拿人薪水,努力工作是份所當為;不過在工作時選擇真正有效益的事情一招打在蛇的七吋上,是我現在的目標了,而且我不會為了我有這個想法而感到「怪怪的」…我相信,這是一種進步。
==>好像沒有提到司機的事(感謝Eric的中文翻譯)
==>今天把Guard Pro 1/2升級到XPU 24.3,觀察之;如果可以,則明天將Guard Pro 3也升級。
今天花了點時間在做月報。不過因為本月被掃描到的單位意外的多,所以使得手工由IP查單位這個動作變得比較沒有吸引力。我嚐試回到過去用資料庫產生適當的表格的模式;不過該死的是我竟然在過去沒有把這一段的SQL命令存起來…所以又是從頭做起了…
host, unit_name, plugin_id
我只要這個表而已…卻牽涉到兩個database, 四個tables,其中有兩三個join。每跑一次要四、五分鐘;從頭再來就是這樣啦,結果我弄了四、五次才得到我想要的答案,還好這次query有存下來了;因為我在匯出的時候又遇到的亂流:MySQL Control Center在匯出中文資料時居然會變成亂碼;而當我改用PHPMyAdmin時,又因為這個query耗時過久而timeout..........不得已,我只好請出MySQL Turbo Manager(本來不想用的),終於成功了,而這時候也花了三個多小時了…
○實在不想拿那麼大本的CCNA Intro到工作地來,因此實在有必要搞清楚我那些電子書到底有沒有用…人謂「書到用時方恨少」,我卻是辛辛苦苦做松鼠(收集電子書)真的知道內容在說啥的卻很少。前一陣子希望用「如何閱讀一本書」來指導自己解決這個苦況,不過要將條列式的文字轉換成行為模式是有困難的;更何況前一陣子搞到我都要覺得自己有憂鬱症了,如何會有動力去讀這些書呢(話說回來,我的閒書可真看了不少;都是黃易害的啦…)?不過這幾天有漸入佳境的感覺,這該是好事。
我現在的問題是,昨天印象中CCNA Intro (Cisco Press)編號不是 640-801,而我預定要在工作地看的Sybex則是。今天上www.cisco.com去看,總算明白了
CCNA ==> 640-801
而CCNA是由兩科合成:
INTRO ==> 640-821
ICND ==> 640-811
結論是:我本來就可以用Sybex的這一本來唸的…於是計畫就變成了這樣:
在家:用紙本的CCNA Intro, CCNA ICND (兩本合起來叫CCNA Library)
在工作地,用電子版的Sybex CCNA Cisco Certified 640-801 Study Guide 4th Edition來唸
我的目標在得到這個認證嗎?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對於網路的知識實在是差到自己都覺得受不了;「讀通」CCNA應該是個好方法。退一步來說,我現在的問題是:應該要知道的東西太多了,於是我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唉,三年前就是這個問題了)…由最通用的地方開始應該是個不錯的決定。如果我留在現在這個駐點地,當然網路知識是最重要的;就算我離開回到公司去,網路也還是最重要的知識之一。去年我要做一些事的希望因為我來到駐點地而告破滅(在這裡初期的工作量真的不是人幹的),今年的一開始,我則陷入了嚴重的頹廢中(我想應該不是憂鬱症,不像;如果是的話,我也不會忌諱就是了),對於「和工作有關」的事完全沒有興趣(不想用「正事」,因為我認為思考我的人生也是正事;不過因為沒有章法,沈下去就上不來了…)。雖然本來我就不是活動力強的人,今年以來不可思議的倦怠也實在是怪了點…或許,我真的需要改變吧。
這裡想到一個問題,我學東西的時候都是以「follow, not trouble」為原則;可是在測試的觀點來看,這樣是沒有辦法測得完全的==>測試需要的是,亂動、亂搞、亂試;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來「玩」的。因此這邊就牽涉到一個問題:
○這個工作適合我嗎?
○我應該要調適自己來做這份工作嗎?
我不是一個喜歡擺爛的人,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工作內容在我心目中並不值得我賣命的話,我其實怠工的現象是滿明顯的。這個現象明明白白的顯示在駐點地的工作上;IP比對我下了很大的工夫去做,甚至假日的時候也在想程式的寫法;反過來,有一個事主很在乎,而我不覺得很重要的文件(每月統計;不過這個文件要自己維護公式,要編代碼,還要放到網頁上…),那可就頗有推、拖、拉的本事了…也就難怪我的管理者說我會挑事做。我想我是一個懶惰的人,卻又是一個還算敏銳的人;我很想自認為是那種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會用80/20法則來做事的人,可惜我應該還沒有這麼偉大…我一直為自己沒有時時刻刻的保持100%的用力工作而歉疚,不過在我知道了這世界上有80/20法則以及人應該致力發揮自己的優點這兩件事之後現在已經不會這樣自尋煩惱了。
當然,我拿人薪水,努力工作是份所當為;不過在工作時選擇真正有效益的事情一招打在蛇的七吋上,是我現在的目標了,而且我不會為了我有這個想法而感到「怪怪的」…我相信,這是一種進步。
2005年3月28日 星期一
機遇的基本規則
chap 5.
希臘人將世界上的事區分為三大類:
一、神可以改變的
二、自然律所主宰(笛卡兒以及其後的科學家)
三、和以上兩種都沒有關係的(量子論之後)
(在歷史上的進程也是如此…)
==>注意一點,這是1950年代的書哦;我在2005年才開始有這種觀念。
很多的競賽中,獲勝主要是靠技巧。但是如果這是一個機遇遊戲時,「遊戲的規則」會完全取代概略估算,而這個結果和那個結果之間的勝算或賠率,完全與個人因素無關,可以利用重複玩許多次所得的結果來檢驗。
==>如果我以一賠三賭某件事發生,意思是說我的勝的機率為 1/4
●統計機率:以多次的實驗決定其機率數字
statistical probability
●先驗機率:以理性的分析代替做很多實驗,來決定數字
priori probability
●有利、不利的情況:針對某一事件,其發生的事件叫做「有利的情況」favorable case;如果沒有發生的話則叫「不利的情況」unfavorable case。
有些時候,計算某件事不會發生的機率,比計算它發生的機率更容易。
==>於是,我們有了三個可能會耗用時間的事件:
●算發生的機率
●算不會發生的機率
●決定正向還是反向運算
總合計算時間有時決定於「決定」所花的時間以及效果…
計算機率的時候,得到的結果與一個人事前對該情況的瞭解有關。
在純機遇的遊戲裡,遊戲的規則就應該包含所有的資訊。
希臘人將世界上的事區分為三大類:
一、神可以改變的
二、自然律所主宰(笛卡兒以及其後的科學家)
三、和以上兩種都沒有關係的(量子論之後)
(在歷史上的進程也是如此…)
==>注意一點,這是1950年代的書哦;我在2005年才開始有這種觀念。
很多的競賽中,獲勝主要是靠技巧。但是如果這是一個機遇遊戲時,「遊戲的規則」會完全取代概略估算,而這個結果和那個結果之間的勝算或賠率,完全與個人因素無關,可以利用重複玩許多次所得的結果來檢驗。
==>如果我以一賠三賭某件事發生,意思是說我的勝的機率為 1/4
●統計機率:以多次的實驗決定其機率數字
statistical probability
●先驗機率:以理性的分析代替做很多實驗,來決定數字
priori probability
●有利、不利的情況:針對某一事件,其發生的事件叫做「有利的情況」favorable case;如果沒有發生的話則叫「不利的情況」unfavorable case。
有些時候,計算某件事不會發生的機率,比計算它發生的機率更容易。
==>於是,我們有了三個可能會耗用時間的事件:
●算發生的機率
●算不會發生的機率
●決定正向還是反向運算
總合計算時間有時決定於「決定」所花的時間以及效果…
計算機率的時候,得到的結果與一個人事前對該情況的瞭解有關。
在純機遇的遊戲裡,遊戲的規則就應該包含所有的資訊。
研究記事
As with death and taxes, incidents are inevitable.
真是好句子…
Windows Forensic第三章說明東西藏的地方,下次來看如何記(可能要做測試報告了…)
chap 4.
Preparing for and preventing incidents is anything but an art.
意謂這是一個有方法的過程,不像藝術般天馬行空。看似有很多的東西待查待改,其實到最後會發現要改的東西畢竟有限就是了…
==>有一個重點要說的是,這本書以討論Windows為主,不過真的要求準備的話,layered protection/defense in depth才是最好的方式。
讀書的方法==>先看各節標題:
可以用來做為Preparing的部分有:
Perimeter Device:Perimeter是什麼?是router嗎?
Host Configuration:這應該會有一些範例吧
Group Policies
Getting Under the Hood:會有什麼奇門遁甲嗎?會告訴我一些有趣的參考資料嗎?
Patch Management:這個看看好了…除了M$的東西外有其他的解法嗎?或者有 Perl Script 可以寫到?
Anti-Virus
Monitoring:這個會有什麼呢?
Section. 4.1 Perimeter Devices
果然是指FW/Router,另外加上switch, VPN servers, remote access servers
==>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
未完……
○問題:如何送出一個 HTTP request?
用netcat比較好:(用telnet的話,打什麼字會看不到…)
nc 10.2.2.25 80
GET /index.html HTTP/1.0 會得到東西;可是用1.1的話會得到400錯誤!
==>下次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做 SQL Injection 嗎?
真是好句子…
Windows Forensic第三章說明東西藏的地方,下次來看如何記(可能要做測試報告了…)
chap 4.
Preparing for and preventing incidents is anything but an art.
意謂這是一個有方法的過程,不像藝術般天馬行空。看似有很多的東西待查待改,其實到最後會發現要改的東西畢竟有限就是了…
==>有一個重點要說的是,這本書以討論Windows為主,不過真的要求準備的話,layered protection/defense in depth才是最好的方式。
讀書的方法==>先看各節標題:
可以用來做為Preparing的部分有:
Perimeter Device:Perimeter是什麼?是router嗎?
Host Configuration:這應該會有一些範例吧
Group Policies
Getting Under the Hood:會有什麼奇門遁甲嗎?會告訴我一些有趣的參考資料嗎?
Patch Management:這個看看好了…除了M$的東西外有其他的解法嗎?或者有 Perl Script 可以寫到?
Anti-Virus
Monitoring:這個會有什麼呢?
Section. 4.1 Perimeter Devices
果然是指FW/Router,另外加上switch, VPN servers, remote access servers
==>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
未完……
○問題:如何送出一個 HTTP request?
用netcat比較好:(用telnet的話,打什麼字會看不到…)
nc 10.2.2.25 80
GET /index.html HTTP/1.0 會得到東西;可是用1.1的話會得到400錯誤!
==>下次我可以用這種方法來做 SQL Injection 嗎?
SiteProtector DB 維護
遇見兩件事,請為參考:
1. 因SiteProtector DB已達上限,所以在星期四晚上做purge;這種purge有三個步驟,結果
iss_PurgeObs ‘2/1/2005’ 這個步驟就花了二小時四十多分鐘;於是將
iss_PurgeSD
dbcc shrinkdatabase(RealSecureDB, 10)
兩個程序一起做了。這兩個程序今天看到花費時間(我一直希望在星期五下午能做完的),21小時58分鐘…
結論:如果有下次的話,我絕不會在星期四做了;要也是放假前一天下班後囉…
2.今天Guard Pro的license又過期了,可是奇怪了,有一個到今年12月31日啊…後來發現原來有一個已經過期的「卡住」了,要把那個刪除了再refresh才會找到這個期限最長的 -_-||| 算了,反正不是功能面的問題…
1. 因SiteProtector DB已達上限,所以在星期四晚上做purge;這種purge有三個步驟,結果
iss_PurgeObs ‘2/1/2005’ 這個步驟就花了二小時四十多分鐘;於是將
iss_PurgeSD
dbcc shrinkdatabase(RealSecureDB, 10)
兩個程序一起做了。這兩個程序今天看到花費時間(我一直希望在星期五下午能做完的),21小時58分鐘…
結論:如果有下次的話,我絕不會在星期四做了;要也是放假前一天下班後囉…
2.今天Guard Pro的license又過期了,可是奇怪了,有一個到今年12月31日啊…後來發現原來有一個已經過期的「卡住」了,要把那個刪除了再refresh才會找到這個期限最長的 -_-||| 算了,反正不是功能面的問題…
2005年3月23日 星期三
樂當單身、頂客族?
dragon:
這種說法和調查已經不知是第幾次看到了,商業週刊、聯合報、中國時報…都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然而如果這是一個趨勢,那麼其實要有立竿見影的招術也是不太可能的。原因這篇文章中已經說了很多,我只提出「政治不安定」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當然不太可能是直接原因,不過這些年來的政治,讓這個社會是非不分、正義不明、治安敗壞。如果這個國家連電話詐騙、偷車、偷水溝蓋都無法偵破防止,對飆車族毫無辦法…要我們怎樣有安全感?不生小孩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間接反應而已。更何況貧富差距的擴大,生、養得起孩子的經濟能力底線越拉越高;在教改之後,小孩教育經費也以一飛衝天的態勢逐年向上,像我這樣可以完全不補習考上(國立)大學的傢伙可能越來越少吧--如果要負擔那麼多的才藝的話。富邦蔡家有四個孩子,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問題,豪門嘛;可是在商業週刊裡的可憐小孩呢?大概是永遠不能翻身了吧,是所謂的貧窮循環,讓台灣再也沒有可能出現下一個三級貧戶的總統…
不過,以我這個不結婚的人的思考角度來看,現代社會越趨複雜,要弄清楚生命的意義也越來越困難。雖有這麼多的書可以參考,無奈身在台灣這個全世界實際工時最長(這可不是我胡謅的,至少二份以上我看過的報導是這樣說的)的社會,在其他地方(可能)會有的自由、休閒時間全被工作給佔滿了,可悲的是即使這樣也不能夠有不虞匱乏的經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怎麼會有那種閒心要去成立家庭、養小孩來給自己找麻煩?挪威的森林中的綠說得好:「嘴上說什麼都很方便,可是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大便問題啊…」大人很多東西可以忍,小孩要怎麼叫他忍?除非你忍心不理,不然你的自由一定會被限制住!
在台灣,最難求取的是「共識」。在現在的想法裡,事事全力以赴是個美麗的口號,更是不可能做到的!是以我們面對時要取80/20法則,不重要的就不要花工夫去做。可是在這個島上,什麼是80變得很難決定。以致於現在的為政者在做的都像是在把事情外界化:儘找一些沒有經濟效益、空泛虛無的事情來做。很可悲的是,一個團體的領導人是雙面人,有一半的人再也不會相信他所說的任何事,於是大家都擺爛,擺到他爛!這種社會氣氛,什麼人會有希望?當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囉,就讓他們去負擔我們的未來吧。反正他們有錢!
晚婚、不婚、離婚、不生,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普遍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家庭及社會結構出現轉變,對於個人甚至是未來的經濟發展又有何負面影響?
--------------------------------------------------------------------------------
文/王馨逸
本文摘錄自錢MONEY雜誌03月號
小桃是五年級後段班,她的六個高中和大學死黨都還沒結婚,五年級的朋友中有好幾個離婚,六年級朋友雖然大部份已經結婚,但是都只打算生一個小孩,她發現周遭像她一家四口的標準家庭,竟然愈來愈少,台灣家庭的面貌已經大幅改變,以去年年底的人口統計來看,台灣七一八萬戶的家庭中,平均每戶人口僅有三.一六人,也應證這個事實。
單身、頂客家庭增加,台灣將成老人國
根據主計處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十年台灣地區家庭組織型態,雖然仍以父母及未婚子女兩代所組成的核心家庭為主,但是佔全體家庭總戶數比率,由八十一年底的五六.六%大幅降為九十一年底的四七.七%。
而單人、夫婦二人(頂客)及單親家庭的比重,在近十年呈現增加的趨勢,尤其頂客族的增幅最高,達四.四%,比單人家庭增加一.九%和單親家庭增加一.七%都還要高,養小孩的家庭愈來愈少,頂客族愈來愈多,台灣人口的出生率排名竟是世界倒數第一,甚至不婚、晚婚、離婚的單身族群也愈來愈多,數目已經突破六百萬人。
有人大膽預言,按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五○年後的台灣,舉目可見盡是老人,三個青壯人口就要扶養一個老年人口,而嬰幼兒將成為稀少的人口族群,平均每十個人當中,看不到一個小孩。
社會學者擔憂,未來台灣不僅將成為老人國,更嚴重的是,由於青壯工作族群減少,間接影響經濟發展,甚至導致政府無稅可收,必須加重稅負才能維持政府機構的運作。
每年一千人中只有五對結婚
近年台灣人口的結婚率持續下降,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國內二○至二十九歲有偶人口率,由民國八十九年的二三.二%,逐年下降到九十一年的二○.三%。其中十五歲以上可婚(含未婚、離婚、喪偶)人口結婚率,由八十九年的二.四%下降到九十一年的二.二%。而八十八年到九十二年,平均每年每千人中,有七.六對以上結婚,但是去年驟降到五.八對,這是過去十年少見的情形。
不少青壯年人口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根據衛生署在去年所做的「國人對婚姻與生育態度調查」顯示,二○至三十九歲的未婚民眾,不想結婚者約佔一成六,其中男性佔一成左右,女性則將近二成五,相當於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不想結婚。
從年齡層分析,一旦超過三○歲,不婚意願提高,其中想結婚但尚未結婚的理由,男性以沒有經濟基礎為主要因素,佔三成六,女性則以尚未遇到合適對象最多,佔四成以上。
初婚年齡延後,離婚率攀高
事實上,國內三○歲以上的女性無偶率,已攀升到近二○年的最高點,這種現象在都會區更為明顯,七十九年台北市三○至三十九歲的女性無偶率為一三%,九十二年劇增至三二%,相當於每三個熟齡女性就有一個人沒有結婚,而北市女性初婚平均年齡為三十一歲,也遠高於全國平均二十七歲初婚年齡的水準。
而離婚率的增加,也讓單身人口更多,十五歲以上人口的離婚率,由八十八年的○.五四%逐年上升至九十一年的○.六一%,到了九十三年,每天有高達一七二對夫妻離婚,平均每二.○九對夫妻中就有一對勞燕分飛,與主要國家相較,台灣離婚率僅低於美國、澳洲與韓國。
經濟及社會因素影響國人生育意願
而隨著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提升,在追求自我成就感的驅策之下,許多女性也擔心養育小孩會影響工作表現,所以選擇不生小孩。
根據媒體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受訪者表示,結婚不會影響工作表現,但是一旦擁有子女,覺得不會影響工作的女性比例僅有八.二%,甚至有高達七成的女性認為,要兼顧小孩和工作,壓力大又辛苦,當工作與家庭需求發生衝突時,一半以上受訪女性會以家庭為重,為了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與經濟獨立,許多女性只好選擇延遲結婚,甚至拒絕生育。
而在衛生署所做的調查中發現,無論男女,雖然僅有三成民眾主張不生最好,卻有半數以上因為經濟因素只想生一個,主因是「經濟能力不足以生養小孩」,顯示經濟狀況仍是生育與否的最大考量。
此外,有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只有政府改善教育制度、大幅降低教育費用、增加社會福利、改善社會治安、提供生育補助,才能提升他們生小孩的意願。
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
晚婚、不婚,加上養小孩成本高昂、社會環境不安全,造成嬰兒出生率迭創新低,去年台灣的出生率已經跌破千分之十,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
比起其他先進國家,生育率雖然也是逐年下降,但是過程較緩慢,至少也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然而,台灣卻在近三年內,新生兒人數減少了四成以上,每年新生兒人數屢創新低,由八十九年的三○.五萬人,下降至九十二年僅有二十二.七萬人,在沒有重大天災人禍下,出生率下降速度如此之快,可說是其他國家前所未見的現象。
而近十年國內民眾初婚年齡提高,使得生育年齡也延後,七十九年時,國內婦女首次生育年齡是二十三歲,平均生育數為二.五個小孩,到了九十一年,初次生育年齡提高為二十六.五歲,生育數降為一.二人,有從事不孕症研究的醫師指出,由於晚婚、晚生,加上生活壓力大,環境污染增加,目前每七對夫婦就有一對成為不孕族。
政府無獎勵措施,育兒金得靠自己賺
近來,政府雖然鼓勵年輕夫婦多生育,但是卻無具體改善政策,或更實際的獎勵措施,比起歐洲國家給予生養小孩家庭教育津貼,生愈多給愈多,以及日本、新加坡給予育兒家庭減稅,或提高免稅額的優惠,台灣對於養小孩的家庭,至多也只有一胎三萬元的津貼,對於養兒的龐大開銷,無異是杯水車薪。
因為,養一個小孩從小到大至少得準備五百萬元,加上教育費不斷上漲,若想追求較佳的教育品質,沒有一千萬元是做不到的,二個小孩就是二千萬元,而養兩個小孩也需要買更大的房子,資金壓力更驚人,若是選擇養兩個小孩,經濟成本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而一項調查也發現,養育小孩一切都得靠自己,不僅有六成七的受訪父母,感受不到國家積極幫助父母養育十二歲以下的小孩,而感受不到企業協助體諒員工養育小孩者,也高達六成八,再加上目前家庭普遍走向小型化,三代同堂者少,幫手自然就少,使得養育小孩凡事都得自己來,或花錢搞定。
生育率降低,將使經濟發展受阻
就像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楊志良所說:「國人不婚、不育、不養,造成家庭功能式微,且有社會解體現象,不僅對國家帶來立即的衝擊,亦會導致長遠的負面影響。」所謂的衝擊與影響,就是使國內原本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更加惡化。
因為人口老化,工作人口年齡比例也下降,民國九十一年至一百年之間,預估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比例在七○%左右,到民國一四○年,預估將降到只剩五七%,從事經濟生產的青壯族群減少,將造成勞動力不足,導致工資上漲,不利出口競爭,或者必須大量引進外勞,引發社會變遷,出現更多的社會問題,例如文化差異造成社會治安問題,通婚衍生下一代教育問題等。
而社會學者並指出,老年人口增加太快,對社會發展十分不利,主要是醫療支出驚人,總體生產力萎縮,會讓年輕人擔負過重的扶養壓力,台灣目前大約是八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推估到民國一四○年,將形成三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的情況。
因此專家學者提醒單身、頂客族,年輕時儘管自在,但是有一天也會變老,到時候,若台灣社會福利仍是目前的水準,又連一個可以互相照顧的配偶或子女都沒有,加上沒有儘早安排退休生活,老年無人陪伴、無人照護又沒有錢,除自己痛苦外,也會成為社會極大的包袱。
而在勞動力不足的背景下,經濟發展勢必受到阻礙,國民所得成長停滯,到那時,想要靠自己努力,成為小富階級更不容易了,想要有錢只能看「天意」!
這種說法和調查已經不知是第幾次看到了,商業週刊、聯合報、中國時報…都曾經探討過這個問題。然而如果這是一個趨勢,那麼其實要有立竿見影的招術也是不太可能的。原因這篇文章中已經說了很多,我只提出「政治不安定」也(可能)是原因之一;當然不太可能是直接原因,不過這些年來的政治,讓這個社會是非不分、正義不明、治安敗壞。如果這個國家連電話詐騙、偷車、偷水溝蓋都無法偵破防止,對飆車族毫無辦法…要我們怎樣有安全感?不生小孩只不過是其中一個間接反應而已。更何況貧富差距的擴大,生、養得起孩子的經濟能力底線越拉越高;在教改之後,小孩教育經費也以一飛衝天的態勢逐年向上,像我這樣可以完全不補習考上(國立)大學的傢伙可能越來越少吧--如果要負擔那麼多的才藝的話。富邦蔡家有四個孩子,對他們來說,完全沒有問題,豪門嘛;可是在商業週刊裡的可憐小孩呢?大概是永遠不能翻身了吧,是所謂的貧窮循環,讓台灣再也沒有可能出現下一個三級貧戶的總統…
不過,以我這個不結婚的人的思考角度來看,現代社會越趨複雜,要弄清楚生命的意義也越來越困難。雖有這麼多的書可以參考,無奈身在台灣這個全世界實際工時最長(這可不是我胡謅的,至少二份以上我看過的報導是這樣說的)的社會,在其他地方(可能)會有的自由、休閒時間全被工作給佔滿了,可悲的是即使這樣也不能夠有不虞匱乏的經濟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怎麼會有那種閒心要去成立家庭、養小孩來給自己找麻煩?挪威的森林中的綠說得好:「嘴上說什麼都很方便,可是最重要的是要解決大便問題啊…」大人很多東西可以忍,小孩要怎麼叫他忍?除非你忍心不理,不然你的自由一定會被限制住!
在台灣,最難求取的是「共識」。在現在的想法裡,事事全力以赴是個美麗的口號,更是不可能做到的!是以我們面對時要取80/20法則,不重要的就不要花工夫去做。可是在這個島上,什麼是80變得很難決定。以致於現在的為政者在做的都像是在把事情外界化:儘找一些沒有經濟效益、空泛虛無的事情來做。很可悲的是,一個團體的領導人是雙面人,有一半的人再也不會相信他所說的任何事,於是大家都擺爛,擺到他爛!這種社會氣氛,什麼人會有希望?當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囉,就讓他們去負擔我們的未來吧。反正他們有錢!
晚婚、不婚、離婚、不生,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的普遍現象。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家庭及社會結構出現轉變,對於個人甚至是未來的經濟發展又有何負面影響?
--------------------------------------------------------------------------------
文/王馨逸
本文摘錄自錢MONEY雜誌03月號
小桃是五年級後段班,她的六個高中和大學死黨都還沒結婚,五年級的朋友中有好幾個離婚,六年級朋友雖然大部份已經結婚,但是都只打算生一個小孩,她發現周遭像她一家四口的標準家庭,竟然愈來愈少,台灣家庭的面貌已經大幅改變,以去年年底的人口統計來看,台灣七一八萬戶的家庭中,平均每戶人口僅有三.一六人,也應證這個事實。
單身、頂客家庭增加,台灣將成老人國
根據主計處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近十年台灣地區家庭組織型態,雖然仍以父母及未婚子女兩代所組成的核心家庭為主,但是佔全體家庭總戶數比率,由八十一年底的五六.六%大幅降為九十一年底的四七.七%。
而單人、夫婦二人(頂客)及單親家庭的比重,在近十年呈現增加的趨勢,尤其頂客族的增幅最高,達四.四%,比單人家庭增加一.九%和單親家庭增加一.七%都還要高,養小孩的家庭愈來愈少,頂客族愈來愈多,台灣人口的出生率排名竟是世界倒數第一,甚至不婚、晚婚、離婚的單身族群也愈來愈多,數目已經突破六百萬人。
有人大膽預言,按照此趨勢發展下去,五○年後的台灣,舉目可見盡是老人,三個青壯人口就要扶養一個老年人口,而嬰幼兒將成為稀少的人口族群,平均每十個人當中,看不到一個小孩。
社會學者擔憂,未來台灣不僅將成為老人國,更嚴重的是,由於青壯工作族群減少,間接影響經濟發展,甚至導致政府無稅可收,必須加重稅負才能維持政府機構的運作。
每年一千人中只有五對結婚
近年台灣人口的結婚率持續下降,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國內二○至二十九歲有偶人口率,由民國八十九年的二三.二%,逐年下降到九十一年的二○.三%。其中十五歲以上可婚(含未婚、離婚、喪偶)人口結婚率,由八十九年的二.四%下降到九十一年的二.二%。而八十八年到九十二年,平均每年每千人中,有七.六對以上結婚,但是去年驟降到五.八對,這是過去十年少見的情形。
不少青壯年人口不想結婚、不想生小孩,根據衛生署在去年所做的「國人對婚姻與生育態度調查」顯示,二○至三十九歲的未婚民眾,不想結婚者約佔一成六,其中男性佔一成左右,女性則將近二成五,相當於每四位女性就有一位不想結婚。
從年齡層分析,一旦超過三○歲,不婚意願提高,其中想結婚但尚未結婚的理由,男性以沒有經濟基礎為主要因素,佔三成六,女性則以尚未遇到合適對象最多,佔四成以上。
初婚年齡延後,離婚率攀高
事實上,國內三○歲以上的女性無偶率,已攀升到近二○年的最高點,這種現象在都會區更為明顯,七十九年台北市三○至三十九歲的女性無偶率為一三%,九十二年劇增至三二%,相當於每三個熟齡女性就有一個人沒有結婚,而北市女性初婚平均年齡為三十一歲,也遠高於全國平均二十七歲初婚年齡的水準。
而離婚率的增加,也讓單身人口更多,十五歲以上人口的離婚率,由八十八年的○.五四%逐年上升至九十一年的○.六一%,到了九十三年,每天有高達一七二對夫妻離婚,平均每二.○九對夫妻中就有一對勞燕分飛,與主要國家相較,台灣離婚率僅低於美國、澳洲與韓國。
經濟及社會因素影響國人生育意願
而隨著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率提升,在追求自我成就感的驅策之下,許多女性也擔心養育小孩會影響工作表現,所以選擇不生小孩。
根據媒體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四成受訪者表示,結婚不會影響工作表現,但是一旦擁有子女,覺得不會影響工作的女性比例僅有八.二%,甚至有高達七成的女性認為,要兼顧小孩和工作,壓力大又辛苦,當工作與家庭需求發生衝突時,一半以上受訪女性會以家庭為重,為了享受工作帶來的成就感與經濟獨立,許多女性只好選擇延遲結婚,甚至拒絕生育。
而在衛生署所做的調查中發現,無論男女,雖然僅有三成民眾主張不生最好,卻有半數以上因為經濟因素只想生一個,主因是「經濟能力不足以生養小孩」,顯示經濟狀況仍是生育與否的最大考量。
此外,有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只有政府改善教育制度、大幅降低教育費用、增加社會福利、改善社會治安、提供生育補助,才能提升他們生小孩的意願。
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
晚婚、不婚,加上養小孩成本高昂、社會環境不安全,造成嬰兒出生率迭創新低,去年台灣的出生率已經跌破千分之十,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區。
比起其他先進國家,生育率雖然也是逐年下降,但是過程較緩慢,至少也經過幾十年的時間,然而,台灣卻在近三年內,新生兒人數減少了四成以上,每年新生兒人數屢創新低,由八十九年的三○.五萬人,下降至九十二年僅有二十二.七萬人,在沒有重大天災人禍下,出生率下降速度如此之快,可說是其他國家前所未見的現象。
而近十年國內民眾初婚年齡提高,使得生育年齡也延後,七十九年時,國內婦女首次生育年齡是二十三歲,平均生育數為二.五個小孩,到了九十一年,初次生育年齡提高為二十六.五歲,生育數降為一.二人,有從事不孕症研究的醫師指出,由於晚婚、晚生,加上生活壓力大,環境污染增加,目前每七對夫婦就有一對成為不孕族。
政府無獎勵措施,育兒金得靠自己賺
近來,政府雖然鼓勵年輕夫婦多生育,但是卻無具體改善政策,或更實際的獎勵措施,比起歐洲國家給予生養小孩家庭教育津貼,生愈多給愈多,以及日本、新加坡給予育兒家庭減稅,或提高免稅額的優惠,台灣對於養小孩的家庭,至多也只有一胎三萬元的津貼,對於養兒的龐大開銷,無異是杯水車薪。
因為,養一個小孩從小到大至少得準備五百萬元,加上教育費不斷上漲,若想追求較佳的教育品質,沒有一千萬元是做不到的,二個小孩就是二千萬元,而養兩個小孩也需要買更大的房子,資金壓力更驚人,若是選擇養兩個小孩,經濟成本不是加法,而是乘法。
而一項調查也發現,養育小孩一切都得靠自己,不僅有六成七的受訪父母,感受不到國家積極幫助父母養育十二歲以下的小孩,而感受不到企業協助體諒員工養育小孩者,也高達六成八,再加上目前家庭普遍走向小型化,三代同堂者少,幫手自然就少,使得養育小孩凡事都得自己來,或花錢搞定。
生育率降低,將使經濟發展受阻
就像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楊志良所說:「國人不婚、不育、不養,造成家庭功能式微,且有社會解體現象,不僅對國家帶來立即的衝擊,亦會導致長遠的負面影響。」所謂的衝擊與影響,就是使國內原本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更加惡化。
因為人口老化,工作人口年齡比例也下降,民國九十一年至一百年之間,預估十五到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比例在七○%左右,到民國一四○年,預估將降到只剩五七%,從事經濟生產的青壯族群減少,將造成勞動力不足,導致工資上漲,不利出口競爭,或者必須大量引進外勞,引發社會變遷,出現更多的社會問題,例如文化差異造成社會治安問題,通婚衍生下一代教育問題等。
而社會學者並指出,老年人口增加太快,對社會發展十分不利,主要是醫療支出驚人,總體生產力萎縮,會讓年輕人擔負過重的扶養壓力,台灣目前大約是八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推估到民國一四○年,將形成三個年輕人養一個老人的情況。
因此專家學者提醒單身、頂客族,年輕時儘管自在,但是有一天也會變老,到時候,若台灣社會福利仍是目前的水準,又連一個可以互相照顧的配偶或子女都沒有,加上沒有儘早安排退休生活,老年無人陪伴、無人照護又沒有錢,除自己痛苦外,也會成為社會極大的包袱。
而在勞動力不足的背景下,經濟發展勢必受到阻礙,國民所得成長停滯,到那時,想要靠自己努力,成為小富階級更不容易了,想要有錢只能看「天意」!
2005年3月22日 星期二
聖經中的「東方三博士」(Discovery)
沒看過聖經,也對宗教沒什麼興趣,不過今天這個節目確實是滿有意思的…
中文翻博士,不過我聽到的卻是king,不知這是怎麼回事。另外,伯利恆(Bethlehem)這個地名,光用聽的我絕對聽不出來…
話說東方三博士從波斯到伯利恆來拜見(尋找?)年幼的猶太救世主,耶穌基督。這個過程頗為神奇:他門三人發現一顆天上的星星指明救世主已經出現了(詳情不知道),所以跟著「天上星星的指引」,一路走,結果到了伯利恆時發現這顆星不動了,於是在伯利恆找到了…我讀到的話當然會當作是「神話」,意思就是不「能」解釋的。然而促使我看下去的,卻是這實在是一場科學的追尋過程,而這個過程也把我給說服了。
天文學家已經算出了天上星星運行的軌道;而莫格博士發現,這一顆特別亮的星星應該是木星,在那個特殊的時候期,跑到了白(牡)羊座裡面,讓人以為有異象。但是可怪的還在後面,在那一年四月,木星的運行有著逆行的現象,於是中間有一段時間移出了白羊座之後,在三博士來到耶路撒冷時又出現在其中。在三人來到伯利恆時更因著逆行結束,有一段時間像是「停」在伯利恆上空的樣子…
從星星運行的角度看起來,這個說明其實是滿有說服力的。所以我就被他說服了。最讓我感動的是,用這種方法將「神話」和真正的歷史連結了起來,成為有血有肉的合理說明;讓現代人真正了解發生了的事,也就不至於覺得古代的人都在吹牛,哈哈。這樣的抽絲剝繭得到事實的整個過程,讓我想到了白羅在「沈默的證人」一書中,從降靈術的「說法」當中推理出了合理(化學)的結果,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過程展示。我喜歡今天的這個節目。
中文翻博士,不過我聽到的卻是king,不知這是怎麼回事。另外,伯利恆(Bethlehem)這個地名,光用聽的我絕對聽不出來…
話說東方三博士從波斯到伯利恆來拜見(尋找?)年幼的猶太救世主,耶穌基督。這個過程頗為神奇:他門三人發現一顆天上的星星指明救世主已經出現了(詳情不知道),所以跟著「天上星星的指引」,一路走,結果到了伯利恆時發現這顆星不動了,於是在伯利恆找到了…我讀到的話當然會當作是「神話」,意思就是不「能」解釋的。然而促使我看下去的,卻是這實在是一場科學的追尋過程,而這個過程也把我給說服了。
天文學家已經算出了天上星星運行的軌道;而莫格博士發現,這一顆特別亮的星星應該是木星,在那個特殊的時候期,跑到了白(牡)羊座裡面,讓人以為有異象。但是可怪的還在後面,在那一年四月,木星的運行有著逆行的現象,於是中間有一段時間移出了白羊座之後,在三博士來到耶路撒冷時又出現在其中。在三人來到伯利恆時更因著逆行結束,有一段時間像是「停」在伯利恆上空的樣子…
從星星運行的角度看起來,這個說明其實是滿有說服力的。所以我就被他說服了。最讓我感動的是,用這種方法將「神話」和真正的歷史連結了起來,成為有血有肉的合理說明;讓現代人真正了解發生了的事,也就不至於覺得古代的人都在吹牛,哈哈。這樣的抽絲剝繭得到事實的整個過程,讓我想到了白羅在「沈默的證人」一書中,從降靈術的「說法」當中推理出了合理(化學)的結果,實在是一個了不起的過程展示。我喜歡今天的這個節目。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聖方濟是誰?
「為什麼金錢要對其所導致的骯髒現象負責?」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差別很容易解釋,就像一塊切得不平均的「大」蛋糕,和一塊切得大小均等的「小」蛋糕。
擁有錢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當然「不同」!
金錢讓人獨立!
Kostolany: 如果女人因為錢而愛上男人,我認為並不可恥!
dragon: 是的,愛沒有問題;不過世界上並不是「結婚」就代表「愛」;而「愛」的受體到底是「男人」還是錢也需要仔細調查。誰有那麼多美國功夫?
我贊成這句話,不過當我沒有時間的時候,我也不願去管就是了;畢竟,她已經有錢這件事是事實不是?就讓我嫉妒一下何妨?哈哈哈…
○錢,屬於狂熱追求金錢的人。他必須對金錢著迷,就像被魔法師催眠的蛇,但又必須和錢保持一定距離。他必須瘋狂愛錢,又必須冷靜對待錢。
==>大家不應該跟著上漲的股價指數後面跑,而是要面對「下跌的」股價指數。
○過分吝嗇不會成為百萬富翁的!
○有三種「迅速」致富的可能:==>注意:富翁不一定都是「迅速」致富的
一、透過帶來財富的婚姻(dragon: 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Nile)
二、透過幸運的商業點子
三、透過投機
==>注意,柯老特別提示:中彩券不是投機哦…
○柯老的「投機」標的:
證券、貨幣、原料、現金、期貨
==>在價格上漲時投機,也在價格滑落時投機!
dragon: 這真的是我的盲點啊;只知上漲,不知下跌要如何賺!
明天會如何,柯老也不知道;然而他知道昨天和今天。他認為這樣就夠了。
○○○投機是種「藝術」,而不是科學!
投機家是有識之士,是三思而後行的證券交易人士;能準確預測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並從中獲利!
○如何成為投機家?
開始時,出於好奇,然後因為好玩,最後便只為了錢。
(End of Chapter 1)
「為什麼金錢要對其所導致的骯髒現象負責?」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差別很容易解釋,就像一塊切得不平均的「大」蛋糕,和一塊切得大小均等的「小」蛋糕。
擁有錢的慾望和賺錢的慾望當然「不同」!
金錢讓人獨立!
Kostolany: 如果女人因為錢而愛上男人,我認為並不可恥!
dragon: 是的,愛沒有問題;不過世界上並不是「結婚」就代表「愛」;而「愛」的受體到底是「男人」還是錢也需要仔細調查。誰有那麼多美國功夫?
我贊成這句話,不過當我沒有時間的時候,我也不願去管就是了;畢竟,她已經有錢這件事是事實不是?就讓我嫉妒一下何妨?哈哈哈…
○錢,屬於狂熱追求金錢的人。他必須對金錢著迷,就像被魔法師催眠的蛇,但又必須和錢保持一定距離。他必須瘋狂愛錢,又必須冷靜對待錢。
==>大家不應該跟著上漲的股價指數後面跑,而是要面對「下跌的」股價指數。
○過分吝嗇不會成為百萬富翁的!
○有三種「迅速」致富的可能:==>注意:富翁不一定都是「迅速」致富的
一、透過帶來財富的婚姻(dragon: 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Nile)
二、透過幸運的商業點子
三、透過投機
==>注意,柯老特別提示:中彩券不是投機哦…
○柯老的「投機」標的:
證券、貨幣、原料、現金、期貨
==>在價格上漲時投機,也在價格滑落時投機!
dragon: 這真的是我的盲點啊;只知上漲,不知下跌要如何賺!
明天會如何,柯老也不知道;然而他知道昨天和今天。他認為這樣就夠了。
○○○投機是種「藝術」,而不是科學!
投機家是有識之士,是三思而後行的證券交易人士;能準確預測經濟、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趨勢,並從中獲利!
○如何成為投機家?
開始時,出於好奇,然後因為好玩,最後便只為了錢。
(End of Chapter 1)
在Guard Pro上NTP 的設定
基本上,這是Linux,直接有ntpdate可以用
不過雖然我在內網之FreeBSD可以用
ntpdate pool.ntp.org
來改時間,然而在我試Guard Pro時,我卻發現有no server suitable for synchronization found
經過詢問,前任負責人跟我說,Guard Pro上面有防火牆,是iptables;所以我要手動加入規則
allow udp 123
才可以執行(採用停下iptables, /etc/init.d/iptables stop, 之後測試通過)。所以我現在的重責大任就是要去改iptables的rule了。預定的參考書是 Linux Security Cookbook ( O'Reilly)。
另外一個撇步則是要加在crontab。本來我用crontab -l以及atq兩個命令都沒有辦法找到定時的東西,所以我以為這個定時是用別的做法(man ntpdate中有ntpdate -r rate的選項,有空看一下)。不過原負責人跟我說,是直接修改/etc/crontab;果然我在另外設定好的機器上看到
30 * * * * root run-parts /usr/sbin/synctime
的內容。至此我終於開始有信心可以設定好了…(我的信心真是脆弱啊)
歸納一下:
一、修改iptables的rule(這說不定在KB上面會有,等一下去看一下==>結果沒有,爛公司!)
二、用ntpdate直接測試
三、在/etc/crontab下設定/usr/sbin/synctime(內容可能要參考一下已經設好的)
○設定iptables的rule
在Linux Security Cookbook的第二章,recipe 2.19, 2.20, 2.21有Firewall Configuration之save/load/test,看起來很像可以直接利用的樣子
==>測試結果:可以。我用iptables-save > fw.txt,再用scp fw.txt host2:fw.txt傳到主機上;再用iptables-restore < fw.txt,就將規則套用上去了。iptables是不是會隨時偵測?立刻測試ntpdate就可以了耶…
==>怪事發生了,在我用/etc/init.d/iptables restart之後,和ntp有關的設定還有另外一個設定都不見了???是iptables有自己的資料庫嗎?找找去…
/etc/init.d/iptables的設定資料在/etc/sysconfig/iptables中(直接看/etc/init.d/iptables的內容就看到了),回過頭用/etc/init.d/iptables save就可以更新rule了。
○用ntpdate測試,不會在syslog中有記錄;那會不會是crontab寫進去的?
==>弄錯了,如果用ntpdate -v -s pool.ntp.org 的話就會在/var/log/messages裡面有兩行記錄;-v是version,-s就是指定採用syslog facility。就這樣。
○設定synctime
在/usr/sbin/synctime裡面看到,在UserDefined目錄下好像有設定檔的樣子,看看去…
果然是設定 NTP_SERVER="140.113.1.1";不過我現在希望設定成 pool.ntp.org 哩。在這些config的東西弄好之後,我已經可以在command line直接下synctime,然後看/var/log/messages中的記錄確定work了。
○在/etc/crontab中加上設定(每30秒啟動一次)
驗證的話就看/var/log/messages吧
不過雖然我在內網之FreeBSD可以用
ntpdate pool.ntp.org
來改時間,然而在我試Guard Pro時,我卻發現有no server suitable for synchronization found
經過詢問,前任負責人跟我說,Guard Pro上面有防火牆,是iptables;所以我要手動加入規則
allow udp 123
才可以執行(採用停下iptables, /etc/init.d/iptables stop, 之後測試通過)。所以我現在的重責大任就是要去改iptables的rule了。預定的參考書是 Linux Security Cookbook ( O'Reilly)。
另外一個撇步則是要加在crontab。本來我用crontab -l以及atq兩個命令都沒有辦法找到定時的東西,所以我以為這個定時是用別的做法(man ntpdate中有ntpdate -r rate的選項,有空看一下)。不過原負責人跟我說,是直接修改/etc/crontab;果然我在另外設定好的機器上看到
30 * * * * root run-parts /usr/sbin/synctime
的內容。至此我終於開始有信心可以設定好了…(我的信心真是脆弱啊)
歸納一下:
一、修改iptables的rule(這說不定在KB上面會有,等一下去看一下==>結果沒有,爛公司!)
二、用ntpdate直接測試
三、在/etc/crontab下設定/usr/sbin/synctime(內容可能要參考一下已經設好的)
○設定iptables的rule
在Linux Security Cookbook的第二章,recipe 2.19, 2.20, 2.21有Firewall Configuration之save/load/test,看起來很像可以直接利用的樣子
==>測試結果:可以。我用iptables-save > fw.txt,再用scp fw.txt host2:fw.txt傳到主機上;再用iptables-restore < fw.txt,就將規則套用上去了。iptables是不是會隨時偵測?立刻測試ntpdate就可以了耶…
==>怪事發生了,在我用/etc/init.d/iptables restart之後,和ntp有關的設定還有另外一個設定都不見了???是iptables有自己的資料庫嗎?找找去…
/etc/init.d/iptables的設定資料在/etc/sysconfig/iptables中(直接看/etc/init.d/iptables的內容就看到了),回過頭用/etc/init.d/iptables save就可以更新rule了。
○用ntpdate測試,不會在syslog中有記錄;那會不會是crontab寫進去的?
==>弄錯了,如果用ntpdate -v -s pool.ntp.org 的話就會在/var/log/messages裡面有兩行記錄;-v是version,-s就是指定採用syslog facility。就這樣。
○設定synctime
在/usr/sbin/synctime裡面看到,在UserDefined目錄下好像有設定檔的樣子,看看去…
果然是設定 NTP_SERVER="140.113.1.1";不過我現在希望設定成 pool.ntp.org 哩。在這些config的東西弄好之後,我已經可以在command line直接下synctime,然後看/var/log/messages中的記錄確定work了。
○在/etc/crontab中加上設定(每30秒啟動一次)
驗證的話就看/var/log/messages吧
生命權與生命自主意識孰重?(94/03/22 中國時報)
dragon:
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人不能自殺?如果我們相信人是有理性的話…
我所能得到的結論,是畢竟團體的道德和個人的道德是不一樣的;我以為我可以做所有我想要做的事,那為什麼我不可以自殺呢?不過從團體的眼光來看,被外力消滅的團員不提,如果我容許單獨的個人自殺,會不會有跟風呢?而容許的話,當然要未雨綢繆做一些相對應的立法、判斷規則等等的事務,好像是在自找麻煩一樣,倒不如簡單的不許自殺算了。
可是在這個案例裡,我實在很同情這位苦主。即使留下了「遺言」拒絕做植物人亦不可得。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會非常怨恨妨害我羽化登仙的這些人,就算是我的父母也一樣。不說經濟問題,不提尊嚴問題,就直接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要死,你憑啥攔著我?難道是我在殺人不成?省點力氣去阻止別人殺人不是很好?
我希望一個社會能「絕對 」尊重別人的自由;只要他不妨害別人的自由!
中時社論
美國佛羅里達州植物人泰莉.契亞弗引起的生命權利爭議,是一個值得台灣人注意並寄以深層思考的案例;今天它就是我們的主題。
泰莉.契亞弗是一位植物人,她靠著維生導管餵食存活已有十五年的歷史。她的丈夫麥克因為泰莉曾經要求,萬一她有不幸,莫讓她以人工方式存活;因此麥克希望循合法途徑拔除餵食管,成全她的意願。然而泰莉的父母則不願見到泰莉拔管,於是也盡全力循合法途徑阻止麥克的拔管努力。翁婿兩家從一九九八年開始以司法訴訟程序拔河,自佛羅里達州地方法院一路打到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最高法院決定不受上訴後,獲得維持的是州法院同意拔管的判決。其間泰莉的父母向佛州州長求助,州議會通過了特別法授權州長於泰莉被拔除餵食管後要求醫師重新插入餵食管,佛州最高法院後來裁認此法違反州憲法無效。整個過程之中,泰莉先後三次遭到拔管,最後一次是在三月十八日。在泰莉父母的奔走之下,聯邦國會於幾日內通過一項立法,允許泰莉父母向聯邦法院請求審理本案,並於法院審理期間恢復泰莉的插管餵食。
我們敘述泰莉案的來龍去脈,是要顯示美國從地方到聯邦,從行政、立法到司法,對於這一個案件的重視程度。最近的一項發展,則是聯邦國會參眾兩院議員們中斷復活節假期,為泰莉的生命權之爭召開臨時會議,布希總統則在國會通過緊急立法之後,立即簽署使之生效,並且矢言盡一切手段維持泰莉的生命。
美國所以會對此一案例如此重視,當然不只是因為此事戲劇化情節的發展,而是此中涉及的爭議,牽動著美國人的文化神經。泰莉案的爭議,其父母方強調的當然是泰莉的生命權,其丈夫則是要尊重泰莉當初清醒時刻的自主意志。因此,此一案例乃是生命權與生命自主選擇之間的價值衝突。此一衝突在其他植物人的狀況下,並不當然存在。例如台灣的王曉民,成為植物人已有數十年。但是由於無人知道她若清醒,將會如何選擇,因此即無允許親人代其決定是否終止其生命的法律基礎,也就並不發生生命權與生命自主選擇之間的困難抉擇。
泰莉案中涉及的價值衝突,可說是人類社會中最為艱難的選擇之一,難怪在美國社會引起兩種極端的意見衝突,並且在其家庭成員中產生截然相反的立場,並將美國政治與社會機制全面捲入其中。這樣的衝突,是安樂死問題裡的典型素材,也可能以另一種面貌在墮胎權的爭議中出現。如果設想一種極端的場景來描述當事人此中的天人交戰情節,大概會是一對連體人之間發生是否進行分割手術以使其中之一單獨自由存活般的歧見,罕見而扣人心弦,卻使人不知如何從事正確的是非判斷。
美國發生泰莉的案例,如果可以為台灣帶來任何思索的端緒,應可在下面幾點尋得某些啟示。
泰莉案所以會引起重大爭議,其實並不只是因泰莉的生命權受到重視而已。如果只是這樣,那只要繼續以餵食管維繫其生存即可,爭議的來源,其實是因為泰莉對於自己生命的自主意願受到重視並希望加以尊重的緣故。就是因為她曾經表達過不希望以人工方式維生的想法,才會使其丈夫認為尊重她的生命自主決定應該高於他人維持其生命的決定,從而堅持以拔管方式完成其心願的努力。在其丈夫的心中,拔管是泰莉的決定,維持泰莉存活則是他人的希望,生命是泰莉的,自然以泰莉的決定算數。對於個人自我決定生命的態度尊重到達超越生命本身的程度,其實是民主社會中,基本人權是存在於個人自主選擇之中的重要哲學觀點。社會為了這種深層的人權意識從事辯論,本身即是一種嚴肅而高尚的文化現象。辯論的雙方,都正在展現對於生命的意義從事令人尊敬的思索。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社會如果願意對於已成植物人的生命,如此慎重其事地在法律程序中一再鏖兵,對於一般人的生命或自主尊嚴的重視與尊重,也就可以想見一斑。台灣從傳統社會進入民主社會,人權意識與西方出現若干差距,並不足為奇。但是人權意識的欠缺往往呈現出群體文化對於個體生命的忽視,社會生活中出現種種殘忍的、暴力的、輕賤他人生命與尊嚴的行為,自非成熟的民主社會所應有的現象。泰莉案在美國是個罕見的個案,在台灣並無類似的情形出現。但是對於美國社會因此而產生的生命意義與生命尊嚴的全方位嚴肅辯論,台灣社會能不能有些感同身受的體會,從而觀照到台灣人對於生命價值與人格尊嚴的重視還可以有所提升,則是我們認真觀察此案發展的動機之一。
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麼人不能自殺?如果我們相信人是有理性的話…
我所能得到的結論,是畢竟團體的道德和個人的道德是不一樣的;我以為我可以做所有我想要做的事,那為什麼我不可以自殺呢?不過從團體的眼光來看,被外力消滅的團員不提,如果我容許單獨的個人自殺,會不會有跟風呢?而容許的話,當然要未雨綢繆做一些相對應的立法、判斷規則等等的事務,好像是在自找麻煩一樣,倒不如簡單的不許自殺算了。
可是在這個案例裡,我實在很同情這位苦主。即使留下了「遺言」拒絕做植物人亦不可得。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會非常怨恨妨害我羽化登仙的這些人,就算是我的父母也一樣。不說經濟問題,不提尊嚴問題,就直接問一個最基本的問題:我要死,你憑啥攔著我?難道是我在殺人不成?省點力氣去阻止別人殺人不是很好?
我希望一個社會能「絕對 」尊重別人的自由;只要他不妨害別人的自由!
中時社論
美國佛羅里達州植物人泰莉.契亞弗引起的生命權利爭議,是一個值得台灣人注意並寄以深層思考的案例;今天它就是我們的主題。
泰莉.契亞弗是一位植物人,她靠著維生導管餵食存活已有十五年的歷史。她的丈夫麥克因為泰莉曾經要求,萬一她有不幸,莫讓她以人工方式存活;因此麥克希望循合法途徑拔除餵食管,成全她的意願。然而泰莉的父母則不願見到泰莉拔管,於是也盡全力循合法途徑阻止麥克的拔管努力。翁婿兩家從一九九八年開始以司法訴訟程序拔河,自佛羅里達州地方法院一路打到聯邦最高法院,聯邦最高法院決定不受上訴後,獲得維持的是州法院同意拔管的判決。其間泰莉的父母向佛州州長求助,州議會通過了特別法授權州長於泰莉被拔除餵食管後要求醫師重新插入餵食管,佛州最高法院後來裁認此法違反州憲法無效。整個過程之中,泰莉先後三次遭到拔管,最後一次是在三月十八日。在泰莉父母的奔走之下,聯邦國會於幾日內通過一項立法,允許泰莉父母向聯邦法院請求審理本案,並於法院審理期間恢復泰莉的插管餵食。
我們敘述泰莉案的來龍去脈,是要顯示美國從地方到聯邦,從行政、立法到司法,對於這一個案件的重視程度。最近的一項發展,則是聯邦國會參眾兩院議員們中斷復活節假期,為泰莉的生命權之爭召開臨時會議,布希總統則在國會通過緊急立法之後,立即簽署使之生效,並且矢言盡一切手段維持泰莉的生命。
美國所以會對此一案例如此重視,當然不只是因為此事戲劇化情節的發展,而是此中涉及的爭議,牽動著美國人的文化神經。泰莉案的爭議,其父母方強調的當然是泰莉的生命權,其丈夫則是要尊重泰莉當初清醒時刻的自主意志。因此,此一案例乃是生命權與生命自主選擇之間的價值衝突。此一衝突在其他植物人的狀況下,並不當然存在。例如台灣的王曉民,成為植物人已有數十年。但是由於無人知道她若清醒,將會如何選擇,因此即無允許親人代其決定是否終止其生命的法律基礎,也就並不發生生命權與生命自主選擇之間的困難抉擇。
泰莉案中涉及的價值衝突,可說是人類社會中最為艱難的選擇之一,難怪在美國社會引起兩種極端的意見衝突,並且在其家庭成員中產生截然相反的立場,並將美國政治與社會機制全面捲入其中。這樣的衝突,是安樂死問題裡的典型素材,也可能以另一種面貌在墮胎權的爭議中出現。如果設想一種極端的場景來描述當事人此中的天人交戰情節,大概會是一對連體人之間發生是否進行分割手術以使其中之一單獨自由存活般的歧見,罕見而扣人心弦,卻使人不知如何從事正確的是非判斷。
美國發生泰莉的案例,如果可以為台灣帶來任何思索的端緒,應可在下面幾點尋得某些啟示。
泰莉案所以會引起重大爭議,其實並不只是因泰莉的生命權受到重視而已。如果只是這樣,那只要繼續以餵食管維繫其生存即可,爭議的來源,其實是因為泰莉對於自己生命的自主意願受到重視並希望加以尊重的緣故。就是因為她曾經表達過不希望以人工方式維生的想法,才會使其丈夫認為尊重她的生命自主決定應該高於他人維持其生命的決定,從而堅持以拔管方式完成其心願的努力。在其丈夫的心中,拔管是泰莉的決定,維持泰莉存活則是他人的希望,生命是泰莉的,自然以泰莉的決定算數。對於個人自我決定生命的態度尊重到達超越生命本身的程度,其實是民主社會中,基本人權是存在於個人自主選擇之中的重要哲學觀點。社會為了這種深層的人權意識從事辯論,本身即是一種嚴肅而高尚的文化現象。辯論的雙方,都正在展現對於生命的意義從事令人尊敬的思索。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社會如果願意對於已成植物人的生命,如此慎重其事地在法律程序中一再鏖兵,對於一般人的生命或自主尊嚴的重視與尊重,也就可以想見一斑。台灣從傳統社會進入民主社會,人權意識與西方出現若干差距,並不足為奇。但是人權意識的欠缺往往呈現出群體文化對於個體生命的忽視,社會生活中出現種種殘忍的、暴力的、輕賤他人生命與尊嚴的行為,自非成熟的民主社會所應有的現象。泰莉案在美國是個罕見的個案,在台灣並無類似的情形出現。但是對於美國社會因此而產生的生命意義與生命尊嚴的全方位嚴肅辯論,台灣社會能不能有些感同身受的體會,從而觀照到台灣人對於生命價值與人格尊嚴的重視還可以有所提升,則是我們認真觀察此案發展的動機之一。
2005年3月21日 星期一
孫子兵法
始計篇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今天先搞一段就好了…)
dragon:
「道」:看來很像「思想」,也就是今日的「主義」吧…不知道和Policy有什麼不同。這該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所有的行動最後都要歸結到這個地方來。
「天」:天氣、時間
即使在今日科學昌明,也一樣要講究天氣,在古代當然不會有例外了。
「地」:地理(這都滿淺顯的)
「將」:這是指帶頭的人了。因為這是以「最高」角度來看,則看的人未必會親自帶兵上戰場,所以就要挑人囉。智、信、仁、勇、嚴用來形容人的性格也是好形容,用在戰場上也重要得緊。我覺得這裡一個有趣的地方是除了「勇」和力量大有關以外(其實也可以指勇氣吧,那可是不能用力氣來丈量的),其他四項就算四肢殘缺的人也可能俱備;正好後來孫臏腿被刑掉了也可親自領軍報仇,做了這個延伸的最好例證。
「法」:我想這應該不單指法律吧。想起來,幣制、法律、規則(例如在哪裡公告,生效期限等)、是否減稅等等的東西應該都在這個裡面。於是所有的人遇到了事都至少「大概」了解要怎麼做,不管對做事的效率、或是軍民的安定感都會很有助益的。
如果用在一家公司呢?好好想一下吧……下次來寫。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也,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今天先搞一段就好了…)
dragon:
「道」:看來很像「思想」,也就是今日的「主義」吧…不知道和Policy有什麼不同。這該是最高的指導原則;所有的行動最後都要歸結到這個地方來。
「天」:天氣、時間
即使在今日科學昌明,也一樣要講究天氣,在古代當然不會有例外了。
「地」:地理(這都滿淺顯的)
「將」:這是指帶頭的人了。因為這是以「最高」角度來看,則看的人未必會親自帶兵上戰場,所以就要挑人囉。智、信、仁、勇、嚴用來形容人的性格也是好形容,用在戰場上也重要得緊。我覺得這裡一個有趣的地方是除了「勇」和力量大有關以外(其實也可以指勇氣吧,那可是不能用力氣來丈量的),其他四項就算四肢殘缺的人也可能俱備;正好後來孫臏腿被刑掉了也可親自領軍報仇,做了這個延伸的最好例證。
「法」:我想這應該不單指法律吧。想起來,幣制、法律、規則(例如在哪裡公告,生效期限等)、是否減稅等等的東西應該都在這個裡面。於是所有的人遇到了事都至少「大概」了解要怎麼做,不管對做事的效率、或是軍民的安定感都會很有助益的。
如果用在一家公司呢?好好想一下吧……下次來寫。
一切從減
主題:如何掌握人生的藝術
「活得有意義」:充分開展自我的契機,並在群體中找到一個能讓你和群體都圓滿發展的位子,置身其中,也就是讓你和他人達成最大可能的平衡。
dragon:
這「平衡」兩個字下得好啊…不過獨善其身和領袖群倫也都算是平衡哩。本段文字之上有「人生的意義猶如嫩芽,潛藏在你自身之內」,這段話像極了黃易的書裡強調了「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具寶庫」的這個說法。不過事實上,我自己人生的意義本就是只有「我」才能去斷定。當然人生在世,總是面臨了個人的道德和團體的道德不能相容的問題;要保持自由之身實在太困難了啊。然而在心裡有了底之後,路就會比較好走了。
(用讀書的方法:先看目次…)
要「減」對象有七:
一、雜物
二、財務
三、時間
四、健康生活
五、人際關係
六、兩性關係
七、自我
化繁為簡的真諦其實就是「無為」
時間是一種比金錢更難捉摸的財富
口號:
寧少勿多;不要破爛,要清除;不要緊張,要輕鬆;不要加速,要放慢腳步。
在「雜物」方面,經過今年過年這一陣整頓之後,我相信我已經在朝這方面走了;以後的我也會以「極簡」作為我布置的前提。所以今天我來看看「自我」要怎麼個簡化…
30.發現你的人生目標:
擁有生命是為了將生命傳遞下去?
dragon: 我想我很難同意這種說法。固然「生物」是這樣沒錯,但是人應該可以由自己的思考來決定是否要吧?
人生的目標來自四項:
一、生命本身
二、父母的願望
三、人的天賦和弱點
四、人的人生大夢
人生的目標必須靠你從你自身來發現!
31.發揮你的長處
專注在自己長處的人,能暫時忘卻自己的弱點!
==>如果因弱點而忽略了自己的優點的話,充其量也只會變成一個平凡的人!
==>如果只注意自己的弱點,最後必然會感到沮喪、失望!
dragon: 這和洪蘭的論點好像;只不過她的說法是說在教小孩或是教育時,這裡則是要「自己」看向優點!
一個人的優點越是明顯,他的缺點同時也就越大!
事實其實很明顯:缺點所在的地方,我們很可能永遠無法做得特別好。
dragon: 這個該說老天是公平的嗎(苦笑)?
「作業」:我的十大優點(另外將三種最重要的優點選出來)
「作業」:我在職場與私人生活中的關鍵任務
==>我在往後的時間裡「必須」而且「想要」在職場與私人生活上做些什麼事,以便讓我在自己眼中看來幸福且(在最好的情況下)成功呢?寫五個。
==>選出最重要的一項
==>預估完成的月數
==>問自己:未來六個月,我要專心完成哪些事?
這兩個作業還真是麻煩……
「活得有意義」:充分開展自我的契機,並在群體中找到一個能讓你和群體都圓滿發展的位子,置身其中,也就是讓你和他人達成最大可能的平衡。
dragon:
這「平衡」兩個字下得好啊…不過獨善其身和領袖群倫也都算是平衡哩。本段文字之上有「人生的意義猶如嫩芽,潛藏在你自身之內」,這段話像極了黃易的書裡強調了「每個人的體內都有一具寶庫」的這個說法。不過事實上,我自己人生的意義本就是只有「我」才能去斷定。當然人生在世,總是面臨了個人的道德和團體的道德不能相容的問題;要保持自由之身實在太困難了啊。然而在心裡有了底之後,路就會比較好走了。
(用讀書的方法:先看目次…)
要「減」對象有七:
一、雜物
二、財務
三、時間
四、健康生活
五、人際關係
六、兩性關係
七、自我
化繁為簡的真諦其實就是「無為」
時間是一種比金錢更難捉摸的財富
口號:
寧少勿多;不要破爛,要清除;不要緊張,要輕鬆;不要加速,要放慢腳步。
在「雜物」方面,經過今年過年這一陣整頓之後,我相信我已經在朝這方面走了;以後的我也會以「極簡」作為我布置的前提。所以今天我來看看「自我」要怎麼個簡化…
30.發現你的人生目標:
擁有生命是為了將生命傳遞下去?
dragon: 我想我很難同意這種說法。固然「生物」是這樣沒錯,但是人應該可以由自己的思考來決定是否要吧?
人生的目標來自四項:
一、生命本身
二、父母的願望
三、人的天賦和弱點
四、人的人生大夢
人生的目標必須靠你從你自身來發現!
31.發揮你的長處
專注在自己長處的人,能暫時忘卻自己的弱點!
==>如果因弱點而忽略了自己的優點的話,充其量也只會變成一個平凡的人!
==>如果只注意自己的弱點,最後必然會感到沮喪、失望!
dragon: 這和洪蘭的論點好像;只不過她的說法是說在教小孩或是教育時,這裡則是要「自己」看向優點!
一個人的優點越是明顯,他的缺點同時也就越大!
事實其實很明顯:缺點所在的地方,我們很可能永遠無法做得特別好。
dragon: 這個該說老天是公平的嗎(苦笑)?
「作業」:我的十大優點(另外將三種最重要的優點選出來)
「作業」:我在職場與私人生活中的關鍵任務
==>我在往後的時間裡「必須」而且「想要」在職場與私人生活上做些什麼事,以便讓我在自己眼中看來幸福且(在最好的情況下)成功呢?寫五個。
==>選出最重要的一項
==>預估完成的月數
==>問自己:未來六個月,我要專心完成哪些事?
這兩個作業還真是麻煩……
Windows Forensics
有關Incident
給個定義囉:
any event that is in violation of implicit or explicit policies
當然,因為event是中性的名詞,所以要給一些形容詞;這裡以policy來定義,有點抽象就是了。
Characteristics(特徵,特性)
Local or Remote; Manual or Automatic
DebPloit這個例子將來可以深入研究
說到底,在Windows上有問題發生的話,就是要去找log就是了。這裡首先提到的是Windows Security Event Log:(舉例,第一個是登入)
On Windows systems, an interactive logon (from the console) appears in the Security Event Log with an event identifier of 528 and a logon type of 2, according to Microsoft KnowledgeBase article 140714.
(舉例,可移除式儲存設備)
System Event Log for entries with event ID 134. Such entries with an event source of "Removable Storage Service" indicate that a removable storage device (such as a USB thumb drive) had been attached to the system.
(舉例,清除記錄)
cleared the Security Event Log, an event ID 517 will be present
==>結論就是,要去看Event Log;而這本書會教下「怎麼」看這件重要的事。天啊,我從三年前就想要研究的東西現在有人寫成書了耶…
防禦手法要教書填空間的時候再看好了。
(舉例,這次連remote的都有了,很有參考價值)
Unsuccessful attempts to log into a Windows system remotely will appear in the Security Event Log with event ID 529,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 will indicate a logon type 3 event. Should the attacker succeed at logging into a Windows 2000 or above system remotely, the event ID will be 540, and the logon type will remain 3.
==>netcraft可以代替攻擊者找出「What's that site running?...」所以可以達到部分隱蔽性。
總之,remote的不脫 1.收集資訊 2.列出清單及對應表 3.攻擊 這三個步驟就是了。
結論,攻擊是容易的!
給個定義囉:
any event that is in violation of implicit or explicit policies
當然,因為event是中性的名詞,所以要給一些形容詞;這裡以policy來定義,有點抽象就是了。
Characteristics(特徵,特性)
Local or Remote; Manual or Automatic
DebPloit這個例子將來可以深入研究
說到底,在Windows上有問題發生的話,就是要去找log就是了。這裡首先提到的是Windows Security Event Log:(舉例,第一個是登入)
On Windows systems, an interactive logon (from the console) appears in the Security Event Log with an event identifier of 528 and a logon type of 2, according to Microsoft KnowledgeBase article 140714.
(舉例,可移除式儲存設備)
System Event Log for entries with event ID 134. Such entries with an event source of "Removable Storage Service" indicate that a removable storage device (such as a USB thumb drive) had been attached to the system.
(舉例,清除記錄)
cleared the Security Event Log, an event ID 517 will be present
==>結論就是,要去看Event Log;而這本書會教下「怎麼」看這件重要的事。天啊,我從三年前就想要研究的東西現在有人寫成書了耶…
防禦手法要教書填空間的時候再看好了。
(舉例,這次連remote的都有了,很有參考價值)
Unsuccessful attempts to log into a Windows system remotely will appear in the Security Event Log with event ID 529, and the description of the event will indicate a logon type 3 event. Should the attacker succeed at logging into a Windows 2000 or above system remotely, the event ID will be 540, and the logon type will remain 3.
==>netcraft可以代替攻擊者找出「What's that site running?...」所以可以達到部分隱蔽性。
總之,remote的不脫 1.收集資訊 2.列出清單及對應表 3.攻擊 這三個步驟就是了。
結論,攻擊是容易的!
玉蘭花的聯想
今天搭乘小黃,開動以後運匠才掛上了一串玉蘭花…和玉蘭花無關的,是我對於氣味的感覺。
有個朋友對於精油很有興趣,聽說快要以這個創業了。原先我以為是小道,但是在看過了「感官之旅」之後,我發現人的五感都很重要,而且對我來說,其實我對於氣味也是非常敏感的;在這個已經過分人工化的世界裡,堅持所謂的「自然氣味」通常會變成一個笑話…
我最「習慣」的氣味是沒有氣味;通常這表現在我和人的接觸上。不過有的男人體味是不可思議的大,即使不是刻意的聞也會聞到。唉,這個時候除了閉氣外還能怎麼辦?有多遠閃多遠唄。在男人身上聞到香水機會比較少,不過有的時候聞到都會覺得「娘娘腔」,可能是台灣男人都比較不會選擇吧;也或許「會」在身上灑香水的人本來陰性成份就比較高吧(我倒沒有貶低的意思,是一個敘述性的講法),所以會選擇比較像我印象中女性的香水吧…
不過有些時候就算是女人選的香水也會讓我受不了;以流行的薰衣草味來說,給我的想法就是「刺鼻」兩個字。曾有一次到客戶端去,遇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這是我所遇的客戶代表中最漂亮的,真可惜她長相好、化妝好、衣服好,就是一身的薰衣草「香」味,時時「提醒」我她的存在…這可能是我最不願意收到的提醒之一(好吧,比起尖叫,這是很容易接受的了)。這個女孩子差點令我想要進一步的接近,有幾天甚至在我的夢中出現;但每當我想起這一回事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味道,避之惟恐不及啊。現在這已成為我的一個美麗回憶囉。
也有的時候味道本身是無罪的,殺人的是濃度…一次一個很熟的朋友和我靠得很近,她身上的香水味本是很好聞的;然而不對勁的是好像有一整瓶(不管這瓶有多大)灑在她身上一樣,使我不禁跟她說「你身上好香」,結果她居然當我是個登徒子一樣退開了兩步…也好,因為我本來就是想:My dear, keep a distance from me........這不過是俗語「過猶不及」的現實例證而已。不過就我有限的逛街經驗來看,其實有的時候、有的女人真的很誇張,真像和「香」水有仇似的,也不知道到底倒了幾瓶在身上,老遠就可以聞到。如果味道本身不錯(意思就是我喜歡的啦),那麼還沒什麼;如果不幸是薰衣草那一類的刺激物,那可就有難啦……
我最喜歡的女人香味是一種淡淡的、很優雅的一種味道。若要形容的話,其實大部分的洗髮精(還是以前的?)洗完多半就是那個味道。所以我似乎還滿容易滿足的?武俠小說用來形容女人的多半是「幽香」,可我也不知道何為「幽」香;簡單就將這種味道當成是吧。
今天中午跑去駐點地附近的小公園,看到杜鵑花開得很漂亮,忍不住上前去聞了聞,這真是淡淡的香味…雖然不會成為花店的主花,可是我卻比香水百合、玫瑰等等要更愛啊。
有個朋友對於精油很有興趣,聽說快要以這個創業了。原先我以為是小道,但是在看過了「感官之旅」之後,我發現人的五感都很重要,而且對我來說,其實我對於氣味也是非常敏感的;在這個已經過分人工化的世界裡,堅持所謂的「自然氣味」通常會變成一個笑話…
我最「習慣」的氣味是沒有氣味;通常這表現在我和人的接觸上。不過有的男人體味是不可思議的大,即使不是刻意的聞也會聞到。唉,這個時候除了閉氣外還能怎麼辦?有多遠閃多遠唄。在男人身上聞到香水機會比較少,不過有的時候聞到都會覺得「娘娘腔」,可能是台灣男人都比較不會選擇吧;也或許「會」在身上灑香水的人本來陰性成份就比較高吧(我倒沒有貶低的意思,是一個敘述性的講法),所以會選擇比較像我印象中女性的香水吧…
不過有些時候就算是女人選的香水也會讓我受不了;以流行的薰衣草味來說,給我的想法就是「刺鼻」兩個字。曾有一次到客戶端去,遇到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這是我所遇的客戶代表中最漂亮的,真可惜她長相好、化妝好、衣服好,就是一身的薰衣草「香」味,時時「提醒」我她的存在…這可能是我最不願意收到的提醒之一(好吧,比起尖叫,這是很容易接受的了)。這個女孩子差點令我想要進一步的接近,有幾天甚至在我的夢中出現;但每當我想起這一回事的時候,我就會想起那味道,避之惟恐不及啊。現在這已成為我的一個美麗回憶囉。
也有的時候味道本身是無罪的,殺人的是濃度…一次一個很熟的朋友和我靠得很近,她身上的香水味本是很好聞的;然而不對勁的是好像有一整瓶(不管這瓶有多大)灑在她身上一樣,使我不禁跟她說「你身上好香」,結果她居然當我是個登徒子一樣退開了兩步…也好,因為我本來就是想:My dear, keep a distance from me........這不過是俗語「過猶不及」的現實例證而已。不過就我有限的逛街經驗來看,其實有的時候、有的女人真的很誇張,真像和「香」水有仇似的,也不知道到底倒了幾瓶在身上,老遠就可以聞到。如果味道本身不錯(意思就是我喜歡的啦),那麼還沒什麼;如果不幸是薰衣草那一類的刺激物,那可就有難啦……
我最喜歡的女人香味是一種淡淡的、很優雅的一種味道。若要形容的話,其實大部分的洗髮精(還是以前的?)洗完多半就是那個味道。所以我似乎還滿容易滿足的?武俠小說用來形容女人的多半是「幽香」,可我也不知道何為「幽」香;簡單就將這種味道當成是吧。
今天中午跑去駐點地附近的小公園,看到杜鵑花開得很漂亮,忍不住上前去聞了聞,這真是淡淡的香味…雖然不會成為花店的主花,可是我卻比香水百合、玫瑰等等要更愛啊。
資料庫檔案縮小問題
問題:在SQL Server中執行過Shrink stored procedure之後(詳細名稱請上ISS KB查詢),發現相對應的檔案並沒有縮小的時候怎麼辦?
解法:仍然在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中下
DBCC SHRINKDATABASE (RealSecureDB, 10);
指令。其中RealSecureDB是預設的資料庫名稱;10則表示留下10%的Free Space不要縮小。
發生地點:台北市政府
注意事項:請確實注意將該停掉的SP Services停掉,否則.....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太長太囉唆了.....
請上ISS美國網站的KB,搜尋
Answer ID 2342
或者在RealSecure SiteProtector項下Keyword
shrink
dbcc
等
即可。
解法:仍然在SQL Server Query Analyzer中下
DBCC SHRINKDATABASE (RealSecureDB, 10);
指令。其中RealSecureDB是預設的資料庫名稱;10則表示留下10%的Free Space不要縮小。
發生地點:台北市政府
注意事項:請確實注意將該停掉的SP Services停掉,否則.....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太長太囉唆了.....
請上ISS美國網站的KB,搜尋
Answer ID 2342
或者在RealSecure SiteProtector項下Keyword
shrink
dbcc
等
即可。
幸福理財》有錢沒錢大小眼(94/03/21聯合報)
周行一
最近有一位朋友去看預售屋,由於衣著頗為儉樸,再加上開了一部高齡的便宜舊車子,銷售人員冷淡對待,連提供最起碼的資訊都頗不樂意。
另外有一對穿著光鮮亮麗,也在看屋的中年夫妻所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銷售人員招待他們無微不至,恨不得當天立即成交。
有一天大夥兒聚在一起閒聊,才發覺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也許因外觀不起眼,在百貨公司、汽車展示處、或其它地方被人大小眼。我們習慣於以貌取人,尤其對穿著講究、開豪華轎車、住高樓洋房、或穿戴名貴首飾的人特別尊重。這種特別敬畏有錢人的心態,反應的是我們覺得有錢人比沒錢人高等,所以在有錢人面前特別謙卑,但對沒錢的人也會有一種鄙視的態度。
這種心態其實會讓人不快樂,一個快樂的人一定比較有自信,不會常常覺得矮人一截,如果看到有錢人就感覺不如別人,是不健康的心理;這種心態也會影響人際關係,一般人即使自己有這種心態,但卻不會認同別人有這種心態,如果我們常常在親朋面前擺出這種態度,是不會受到尊敬的。
這種心態也會讓自己想要很有錢,以為有錢就會受到別人的奉承,而因此得到快樂;其實有錢人不見得快樂,因為有些讓人快樂的因子不是有錢就可獲得的,譬如親情及健康也是有錢人常常沒有的,而且如果有錢以後就對別人頤指氣使,最終還是不快樂。
如果可以平等待人,對每一個人都一樣謙卑,我們一定很快樂,感覺自己和別人一樣好,就是一種快樂,有這種健康心態的人,不只不會在錢財方面自卑,也不會在其它方面自卑。
其實不健康的心態不會只表現在財富方面,如果沒有自信,我們很容易因和別人比較,而在其它方面感到自卑,譬如時下形容人長得不好看的說法是「長得很抱歉」,這種說法表現了人會因容貌感到自卑的社會現實,如果因為感覺容貌不如人就會自卑,如何會快樂呢?
如果很有自信,又待人謙和,不以外觀取人,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比較好,許多有錢或有成就的人貌不驚人,如果我們因瞧不起看起來比我們差的人就忽略了這些客戶,最後出虧的是自己。
愛財及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刻意追求這些,而且還會包容別人在這方面的不足,我們反而會比較快樂。人不快樂是因慣於和別人比較,少比較就會多快樂,快樂的人比較美,而且比較可能有錢!
(作者是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商學院副院長,著有「不理財也發財!?我的幸福理財書」,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2005/03/21 經濟日報】
最近有一位朋友去看預售屋,由於衣著頗為儉樸,再加上開了一部高齡的便宜舊車子,銷售人員冷淡對待,連提供最起碼的資訊都頗不樂意。
另外有一對穿著光鮮亮麗,也在看屋的中年夫妻所得到的待遇就完全不同了,銷售人員招待他們無微不至,恨不得當天立即成交。
有一天大夥兒聚在一起閒聊,才發覺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也許因外觀不起眼,在百貨公司、汽車展示處、或其它地方被人大小眼。我們習慣於以貌取人,尤其對穿著講究、開豪華轎車、住高樓洋房、或穿戴名貴首飾的人特別尊重。這種特別敬畏有錢人的心態,反應的是我們覺得有錢人比沒錢人高等,所以在有錢人面前特別謙卑,但對沒錢的人也會有一種鄙視的態度。
這種心態其實會讓人不快樂,一個快樂的人一定比較有自信,不會常常覺得矮人一截,如果看到有錢人就感覺不如別人,是不健康的心理;這種心態也會影響人際關係,一般人即使自己有這種心態,但卻不會認同別人有這種心態,如果我們常常在親朋面前擺出這種態度,是不會受到尊敬的。
這種心態也會讓自己想要很有錢,以為有錢就會受到別人的奉承,而因此得到快樂;其實有錢人不見得快樂,因為有些讓人快樂的因子不是有錢就可獲得的,譬如親情及健康也是有錢人常常沒有的,而且如果有錢以後就對別人頤指氣使,最終還是不快樂。
如果可以平等待人,對每一個人都一樣謙卑,我們一定很快樂,感覺自己和別人一樣好,就是一種快樂,有這種健康心態的人,不只不會在錢財方面自卑,也不會在其它方面自卑。
其實不健康的心態不會只表現在財富方面,如果沒有自信,我們很容易因和別人比較,而在其它方面感到自卑,譬如時下形容人長得不好看的說法是「長得很抱歉」,這種說法表現了人會因容貌感到自卑的社會現實,如果因為感覺容貌不如人就會自卑,如何會快樂呢?
如果很有自信,又待人謙和,不以外觀取人,我們的事業一定會比較好,許多有錢或有成就的人貌不驚人,如果我們因瞧不起看起來比我們差的人就忽略了這些客戶,最後出虧的是自己。
愛財及愛美是人的天性,不刻意追求這些,而且還會包容別人在這方面的不足,我們反而會比較快樂。人不快樂是因慣於和別人比較,少比較就會多快樂,快樂的人比較美,而且比較可能有錢!
(作者是政大財務管理系所教授/商學院副院長,著有「不理財也發財!?我的幸福理財書」,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2005/03/21 經濟日報】
2005年3月20日 星期日
暢銷MP3撼動音響美學帝國(94/03/20 中國時報)
潘罡 (20050320)
近年全球音樂產業嚴重衰退,但蘋果電腦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從去年開始,Apple所生產的數位音樂播放機iPod在全世界爆炸性暢銷,氣勢幾乎可用撲天蓋地來形容。去年最後一季,iPod在全世界就賣了600萬台,今年保守估計將超過1000萬台。而iPod的成功,也引起PANASONIC、SONY等廠商競相跟進,讓MP3音樂熱潮更為蔓延。
最近蘋果電腦股價連番上揚,股東荷包滿滿笑得合不攏嘴,這是當初他們推出iPod時所無法預料的。此外,他們可能連作夢都沒想到的是:最近iPod以及MP3在樂界和使用者之間引發了激辯,而且撼動了有聲工業的美學堡壘。
渾身音質缺陷的MP3
MP3到底是什麼?基本上,它是一種數位音樂格式,特點是檔案小,便於透過網路流傳。和一般CD相比,它之所以能夠如此身材苗條,在於它採取了一種破壞性的壓縮技術。數位音樂來自對真實音樂的取樣,以CD來說,每秒鐘的取樣是70萬5600位元,MP3音樂大約只有CD的1/10到1/20,每秒鐘取樣介於32,000位元到64,000位元之間。
一般而言,MP為了達到「瘦身」目的,往往是大幅削減音樂的高頻部分。結果正如美國知名高傳真音響期刊「The Absolute Sound」(簡稱TAS)作者Bob Gendron所形容,MP3導致一種明顯失真、壓抑而不平衡的聲音,舉凡音樂的動態範圍、力道、低音或高音的解析度,通通打了折扣。這種源於電腦與網路界的音樂格式,事實上已經風行很久,但無可否認iPod的流行,讓MP3取得主流地位。iPod成為壓倒CD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TAS的主編羅伯.哈利指出,依照高傳真業界的經驗法則,一種成功的音樂格式,可以30年為生存週期,CD之前的LP黑膠唱片誕生於1948年,風行近40年,1990年CD銷售量首度超過LP,等於宣告LP時代的結束。如今MP3的氣勢如虹,儘管CD仍苟延殘喘,但明眼人都知道CD的壽命宛如日薄西山。
帕華洛帝歌聲聽起來像感冒
但是,對有聲業界和高傳真音響愛好者而言,他們一直想不透:為什麼MP3這種渾身缺陷的音樂格式能成為主流?就算用再好的耳機來聽,從iPod發出來的帕華洛帝歌聲就好像罹患感冒一般沙啞無力,小提琴高貴如絲綢的擦絃變成了麻紗,雄渾的貝多芬交響曲縮水為海頓。撇開古典音樂不提,就算聽流行音樂,MP3的效果和CD相較仍有很大差距。為何這麼多民眾捨棄音質較佳的音樂格式?難道就為了輕薄短小、攜帶方便的特點,或是為了追逐流行時尚,就捨棄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與嚮往嗎?
超級CD被MP3打得落花流水
「理想境界」一直是近代有聲工業的發展主軸。從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開始,整個有聲工業是朝更逼真、原音重現的目標邁進,而且獲得了消費者的支持。LP是商業化類比錄音的典範。CD問世後,儘管極少數樂迷挑剔它的音質不夠自然,但它乾淨的聲音和大幅度動態範圍是LP難以望其項背的,愛樂者也很自然接受了CD的君臨。
但業者並不滿意,研發出兩種更高規格的音樂格式SACD(超級CD)以及DVD-AUDIO(DVD唱片),經過幾年纏鬥,由新力和飛利浦主導的SACD取得上風,眼看就要摘取甜美的豐收果實,沒想到MP3卻透過網路和iPod的推波助瀾,席捲了整個市場,讓唱片業者搥胸頓足。
所謂超級CD,顧名思義擁有比CD更棒的音質和重播效果。SACD每秒鐘取樣為282萬2千4百位元,為CD的4倍。有聲業界的市場邏輯是建立在純粹音樂美學的基礎上:音樂以其圓滿自在的形式,就可以帶給聆賞者莫大的美感經驗和聆賞樂趣。而美感、樂趣的強烈與否,無疑和音樂效果有絕對關係。現場音樂最具感染力,因為樂迷可聽到最直接而完整的音樂資訊。錄音無法和現場演出相提並論,但哪種錄音的效果較佳,就能引發較強烈的共鳴,這是有聲工業一個世紀以來的信念。這個邏輯從留聲機到SP、LP和CD都能適用,但碰到MP3就栽了大跟頭。
傳統音樂美學理念式微
高傳真業界不解之餘,開始對MP3和iPod反擊。他們用高傳真器材,來檢測iPod所宣稱「能提供音響饕客等級的音質」,結果當然是不堪入耳。TAS主編羅伯.哈利以不屑的口吻形容MP3這類低位元音樂取樣技術:「對音樂表達的特殊親密性形成欣賞障礙,無法孕育豐富深刻的音樂聯繫性,聲音平淡、生硬、呆板,普遍缺乏感情。可憐的是,有些只聽MP3的樂迷,從此不知道音樂能帶領他們到達更高的境界。」引發不少iPod愛用者反唇相譏,雙方的攻防仍在上演中。
某些愛用者宣稱,新一代的MP3壓縮技術,例如Exact Audio程式LAME-enabled編碼技術,音效已經媲美CD,高傳真業者的詆毀有待商榷。
無論如何,「超級CD」等高規格產品注定前景黯淡,再也無法享有CD一般的風光。基於保存較佳音質的立場,高傳真業者退而求其次,開始宣揚WAV等替代格式,但成效尚待觀察。整個趨勢顯示,音質好壞不再是廣大樂迷關注的首要課題,那個唯美是尚的時代已經過去。上星期日本電子巨擘SONY也加入MP3搶錢一族的陣容中,推出外觀精美的播放機,訂價從台幣4千多元起跳,無疑宣告MP3時代已成定局。
無負擔聆聽 人類歡愉本質
從20世紀初期以來,有聲工業建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音樂欣賞態度。人們不需要踏進音樂廳或酒吧,藉由高傳真音響,就能捕捉到近似音樂會現場的樂趣。對愛好者而言,高傳真音樂重播的過程宛如宗教儀式:依序打開CD轉盤、數位類比轉換器、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的開關,放入CD,將室內燈光調暗,專心聆賞高級揚聲器流瀉出來的每個音符。這種過程摒絕演出現場的干擾,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抽象的音符之上,把純粹音樂美學的信仰,發揮到淋漓盡致。
但MP3已經為這種主流美學敲起了警鐘。任何存有古典美學信仰的人都應該覺醒:未來的新世代可能不會如此憧憬偉大與崇高。MP3儘管沒有那麼令人感動,但帶來更輕鬆愜意的欣賞方式,而且可以把多到難以計數的音樂,收納在一個方寸大小的盒中,帶在身邊,想聽就聽,毫無負擔。秉持傳統信仰的人或許更需了解:把音樂聆賞當成一種神聖的儀式,這種態度並非歷史主流。打從音樂出現在人類歷史以來,它就和愉悅、解脫、消遣等功能脫不了關係。MP3和iPod只是讓音樂欣賞回到原本的軌道上,不需要大驚小怪。
近年全球音樂產業嚴重衰退,但蘋果電腦卻創造了一個奇蹟。從去年開始,Apple所生產的數位音樂播放機iPod在全世界爆炸性暢銷,氣勢幾乎可用撲天蓋地來形容。去年最後一季,iPod在全世界就賣了600萬台,今年保守估計將超過1000萬台。而iPod的成功,也引起PANASONIC、SONY等廠商競相跟進,讓MP3音樂熱潮更為蔓延。
最近蘋果電腦股價連番上揚,股東荷包滿滿笑得合不攏嘴,這是當初他們推出iPod時所無法預料的。此外,他們可能連作夢都沒想到的是:最近iPod以及MP3在樂界和使用者之間引發了激辯,而且撼動了有聲工業的美學堡壘。
渾身音質缺陷的MP3
MP3到底是什麼?基本上,它是一種數位音樂格式,特點是檔案小,便於透過網路流傳。和一般CD相比,它之所以能夠如此身材苗條,在於它採取了一種破壞性的壓縮技術。數位音樂來自對真實音樂的取樣,以CD來說,每秒鐘的取樣是70萬5600位元,MP3音樂大約只有CD的1/10到1/20,每秒鐘取樣介於32,000位元到64,000位元之間。
一般而言,MP為了達到「瘦身」目的,往往是大幅削減音樂的高頻部分。結果正如美國知名高傳真音響期刊「The Absolute Sound」(簡稱TAS)作者Bob Gendron所形容,MP3導致一種明顯失真、壓抑而不平衡的聲音,舉凡音樂的動態範圍、力道、低音或高音的解析度,通通打了折扣。這種源於電腦與網路界的音樂格式,事實上已經風行很久,但無可否認iPod的流行,讓MP3取得主流地位。iPod成為壓倒CD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TAS的主編羅伯.哈利指出,依照高傳真業界的經驗法則,一種成功的音樂格式,可以30年為生存週期,CD之前的LP黑膠唱片誕生於1948年,風行近40年,1990年CD銷售量首度超過LP,等於宣告LP時代的結束。如今MP3的氣勢如虹,儘管CD仍苟延殘喘,但明眼人都知道CD的壽命宛如日薄西山。
帕華洛帝歌聲聽起來像感冒
但是,對有聲業界和高傳真音響愛好者而言,他們一直想不透:為什麼MP3這種渾身缺陷的音樂格式能成為主流?就算用再好的耳機來聽,從iPod發出來的帕華洛帝歌聲就好像罹患感冒一般沙啞無力,小提琴高貴如絲綢的擦絃變成了麻紗,雄渾的貝多芬交響曲縮水為海頓。撇開古典音樂不提,就算聽流行音樂,MP3的效果和CD相較仍有很大差距。為何這麼多民眾捨棄音質較佳的音樂格式?難道就為了輕薄短小、攜帶方便的特點,或是為了追逐流行時尚,就捨棄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與嚮往嗎?
超級CD被MP3打得落花流水
「理想境界」一直是近代有聲工業的發展主軸。從愛迪生發明留聲機開始,整個有聲工業是朝更逼真、原音重現的目標邁進,而且獲得了消費者的支持。LP是商業化類比錄音的典範。CD問世後,儘管極少數樂迷挑剔它的音質不夠自然,但它乾淨的聲音和大幅度動態範圍是LP難以望其項背的,愛樂者也很自然接受了CD的君臨。
但業者並不滿意,研發出兩種更高規格的音樂格式SACD(超級CD)以及DVD-AUDIO(DVD唱片),經過幾年纏鬥,由新力和飛利浦主導的SACD取得上風,眼看就要摘取甜美的豐收果實,沒想到MP3卻透過網路和iPod的推波助瀾,席捲了整個市場,讓唱片業者搥胸頓足。
所謂超級CD,顧名思義擁有比CD更棒的音質和重播效果。SACD每秒鐘取樣為282萬2千4百位元,為CD的4倍。有聲業界的市場邏輯是建立在純粹音樂美學的基礎上:音樂以其圓滿自在的形式,就可以帶給聆賞者莫大的美感經驗和聆賞樂趣。而美感、樂趣的強烈與否,無疑和音樂效果有絕對關係。現場音樂最具感染力,因為樂迷可聽到最直接而完整的音樂資訊。錄音無法和現場演出相提並論,但哪種錄音的效果較佳,就能引發較強烈的共鳴,這是有聲工業一個世紀以來的信念。這個邏輯從留聲機到SP、LP和CD都能適用,但碰到MP3就栽了大跟頭。
傳統音樂美學理念式微
高傳真業界不解之餘,開始對MP3和iPod反擊。他們用高傳真器材,來檢測iPod所宣稱「能提供音響饕客等級的音質」,結果當然是不堪入耳。TAS主編羅伯.哈利以不屑的口吻形容MP3這類低位元音樂取樣技術:「對音樂表達的特殊親密性形成欣賞障礙,無法孕育豐富深刻的音樂聯繫性,聲音平淡、生硬、呆板,普遍缺乏感情。可憐的是,有些只聽MP3的樂迷,從此不知道音樂能帶領他們到達更高的境界。」引發不少iPod愛用者反唇相譏,雙方的攻防仍在上演中。
某些愛用者宣稱,新一代的MP3壓縮技術,例如Exact Audio程式LAME-enabled編碼技術,音效已經媲美CD,高傳真業者的詆毀有待商榷。
無論如何,「超級CD」等高規格產品注定前景黯淡,再也無法享有CD一般的風光。基於保存較佳音質的立場,高傳真業者退而求其次,開始宣揚WAV等替代格式,但成效尚待觀察。整個趨勢顯示,音質好壞不再是廣大樂迷關注的首要課題,那個唯美是尚的時代已經過去。上星期日本電子巨擘SONY也加入MP3搶錢一族的陣容中,推出外觀精美的播放機,訂價從台幣4千多元起跳,無疑宣告MP3時代已成定局。
無負擔聆聽 人類歡愉本質
從20世紀初期以來,有聲工業建構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音樂欣賞態度。人們不需要踏進音樂廳或酒吧,藉由高傳真音響,就能捕捉到近似音樂會現場的樂趣。對愛好者而言,高傳真音樂重播的過程宛如宗教儀式:依序打開CD轉盤、數位類比轉換器、前級擴大機、後級擴大機的開關,放入CD,將室內燈光調暗,專心聆賞高級揚聲器流瀉出來的每個音符。這種過程摒絕演出現場的干擾,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抽象的音符之上,把純粹音樂美學的信仰,發揮到淋漓盡致。
但MP3已經為這種主流美學敲起了警鐘。任何存有古典美學信仰的人都應該覺醒:未來的新世代可能不會如此憧憬偉大與崇高。MP3儘管沒有那麼令人感動,但帶來更輕鬆愜意的欣賞方式,而且可以把多到難以計數的音樂,收納在一個方寸大小的盒中,帶在身邊,想聽就聽,毫無負擔。秉持傳統信仰的人或許更需了解:把音樂聆賞當成一種神聖的儀式,這種態度並非歷史主流。打從音樂出現在人類歷史以來,它就和愉悅、解脫、消遣等功能脫不了關係。MP3和iPod只是讓音樂欣賞回到原本的軌道上,不需要大驚小怪。
2005年3月18日 星期五
Real World SQL Server Administration with Perl
Apress(這是哪一家出版社?)
特色是用「Perl」…這很少見!
SQL Server的原生語言是Transact-SQL,無論M$給了多少加持,總不可能在語言面超過Perl。然而有一個問題是,在Windows平台上,Perl是需要安裝的,如果我學來的用途是configure SiteProtector,那也許我就不能寫出portable script了…有啥關係?我現在的問題是:
我要學Perl
我要在很多地方用Perl
在我決定離開之前,我需要更了解有關SiteProtector的種種東西(曾經有段時間我想要不透過Console直接將資料從SQL Server當中取出來,這樣我分析資料會比較方便)
而且就算我待在IT業,多了解一些SQL Server也滿有利的
所以,這本書可能可以給我一些幫助吧。我現在(或者說從以前開始),我就比較喜歡「問答式」的書,這樣會比較好找到答案…當然在做學問的角度看來,這種心態並非好事,但是也許我並不適合做學問吧,或者我只能用我自己的方法做學問;亦或是,這根本不是學問!而是一種可以放在second storage,要用的時候才拿出來的「知識」吧…而我要找的,則是運用它們的作法。
SQL Server內含
Enterprise Manager
Data Transformation Wizard
都是好用的工具
這本書號稱是scenario取向的,所以還是以例子為先吧,我想…
唉,做MIS的,DBA的,還是要有點程式功力比較好吧…
T-SQL沒有test processing的能力,這可以說是它的致命傷吧(作者說的);其實哪有SQL要來處理text processing的問題之道理?不過說老實話,以我做駐點地程式的經驗,text processing在自動化當中非常重要!作者另外提出在Windows上的Visual Basic來做比較,不過VB有它不那麼方便的地方…
前面的Command Line argument, Perl Modules, Perl Routines很不錯,等於沒有廢話,好極了!看起來我如果要寫程式,這本書反而可以先拿來參考;駱馬書也不錯,不過因為他講的很細,適合用來「教學」,用來「查」的功能有點不太方便(講得詳細很好,不過有時候我只要一個solution而已…)。所以這本書可兼具兩用途(當然作者會強調這不是一份完整的tutorial;但是對於已經有Perl經驗的人來說,這頗有提綱挈領的功效),很不錯。
特色是用「Perl」…這很少見!
SQL Server的原生語言是Transact-SQL,無論M$給了多少加持,總不可能在語言面超過Perl。然而有一個問題是,在Windows平台上,Perl是需要安裝的,如果我學來的用途是configure SiteProtector,那也許我就不能寫出portable script了…有啥關係?我現在的問題是:
我要學Perl
我要在很多地方用Perl
在我決定離開之前,我需要更了解有關SiteProtector的種種東西(曾經有段時間我想要不透過Console直接將資料從SQL Server當中取出來,這樣我分析資料會比較方便)
而且就算我待在IT業,多了解一些SQL Server也滿有利的
所以,這本書可能可以給我一些幫助吧。我現在(或者說從以前開始),我就比較喜歡「問答式」的書,這樣會比較好找到答案…當然在做學問的角度看來,這種心態並非好事,但是也許我並不適合做學問吧,或者我只能用我自己的方法做學問;亦或是,這根本不是學問!而是一種可以放在second storage,要用的時候才拿出來的「知識」吧…而我要找的,則是運用它們的作法。
SQL Server內含
Enterprise Manager
Data Transformation Wizard
都是好用的工具
這本書號稱是scenario取向的,所以還是以例子為先吧,我想…
唉,做MIS的,DBA的,還是要有點程式功力比較好吧…
T-SQL沒有test processing的能力,這可以說是它的致命傷吧(作者說的);其實哪有SQL要來處理text processing的問題之道理?不過說老實話,以我做駐點地程式的經驗,text processing在自動化當中非常重要!作者另外提出在Windows上的Visual Basic來做比較,不過VB有它不那麼方便的地方…
前面的Command Line argument, Perl Modules, Perl Routines很不錯,等於沒有廢話,好極了!看起來我如果要寫程式,這本書反而可以先拿來參考;駱馬書也不錯,不過因為他講的很細,適合用來「教學」,用來「查」的功能有點不太方便(講得詳細很好,不過有時候我只要一個solution而已…)。所以這本書可兼具兩用途(當然作者會強調這不是一份完整的tutorial;但是對於已經有Perl經驗的人來說,這頗有提綱挈領的功效),很不錯。
2005年3月17日 星期四
台灣的「八三四一」(94/03/17 中國時報)
dragon:
我只能說,妙不可言…
火雲邪神說:「天下武功,惟快不破」,韋子則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練武功講求個人主義,火雲邪神再怎麼厲害,終究只有一個人;韋子的MP則可以讓陳近南、九難、乃至於康熙做他的靠山,豈非大為神妙?今人努力發揚韋子精神,實無可責之處啊…
劉屏 報告時間:2005/03/17 16:31:42
台南空軍基地的四四三聯隊,已經具有台灣的「八三四一」部隊的氣勢了。
八三四一,是毛澤東為衛戌部隊訂下的番號。傳說老毛進北京前,算命先生給了他這個數字。他不解其意,乾脆把這個數字訂為衛戌部隊番號。老毛直到臨死才領悟「八三四一」之意。八三,是他在世的歲月(一八九三至一九七六);四一,則是掌權的年數(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開始)。
台南基地得地利之便,得以捍衛陳總統水扁先生的家鄉。而基地諸指揮官體仰上意,一再以極隆之禮歡迎陳總統。在萬般驚呼聲中,四四三聯隊是否比照八三四一,獲御賜番號,以為永久紀念,各方深深期待。
建議之一是改為「00一九部隊」。00,代表台灣政黨輪替的年份;一九,則是槍擊案的紀念日,全軍官兵、全體國民永誌不忘!當然改為「一九00」也行,一來紀念陳總統座機的型號,一來紀念義和團之亂。
前有沈再添下令全員頭戴扁帽,今有羅際勳推出五星上將戎裝的巨幅合成照片。很多人以「馬屁」等字眼形容之,實在是錯怪了優秀的國軍將領。試想,幹部的重責大任之一是為長官分憂解勞,如今藉著扁帽、照片,令元首龍心大悅,君臣之綱已然實踐。
有人拿出蔣經國的例子批評軍中這種作風。謂,蔣經國做國防部長時,有一回頒發國軍文藝獎。蔣到場時,軍樂響起,全體起立恭迎部長。突然間,蔣要求軍樂停止,說道:「在場有非軍人身份者,不必起立向我致敬」。後來蔣做了總統,曾有人呼「總統萬歲」,亦被蔣制止。
蔣這種作風,如今值得取法嗎?其一,據聞一生反對個人崇拜的柏楊看到別人為自己塑立的銅像時,都不禁說「要他們拆掉,似乎有點矯情」云云。換言之,別人真心崇拜,自己心裡飄飄然,事屬難免。其二,蔣非全民直選,恐怕因此不敢坦然接受。相形之下,今天陳總統實不必有所顧忌。
又有人謂,空軍經常有歷史人物。抗戰時有高志航、沈崇誨等殉國烈士;來台後有歐陽漪芬、胡世霖、石貝波等空戰英雄;今天則有沈再添、羅際勳等「識時務者」。其實,江山才人,各領風騷。且人各有志,不可強也。
不過,五星上將合成照一事,台南基地做法仍有可改進之處。
宋美齡女士視察空軍時,穿過四星上將的披風。按吳淑珍女士的邏輯,宋是專制體制下的第一夫人,吳則是民主程序產生之第一夫人。似有高下之別,以此推論,宋是四星,吳起碼也該五星了。宋的夫婿是五星,那吳的夫婿起碼也該六星了。當初潘興上將過世時,美國國會議員即有人主張追贈其為六星。
反正憲法沒有規定將星的上限,軍方對元首的敬意同樣沒有上限,又何必把陳總統設定為只能五星呢?陳總統說,「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軍人何不更為大方些。
當務之急,以後不妨改稱「陳總統水扁先生」,並在其上加「英明」、「敬愛」、「高瞻遠矚」、「民主燈塔」等詞。當年各界用之不疲,「李總統登輝先生」是基本稱呼。今天軍方登高一呼,推而廣之,亦「正名」也。
「扁帽」後,某旅美人士返國訪某軍官學校,在校園裡與校長站著談話。校長掏出香煙,只見一位上校軍官跑過來為校長點煙。客人詫異不已,後經旁人提醒,「上校回到辦公室,自然有中校、少校為他點煙」。
「扁帽」一事影響不止於此。外賓訪某基地,新識一中校。介紹者推崇中校之本質學能,豈料中校回答道:「最重要的是緊抱指揮官大腿!」
據聞某要員訪美時,有人事前準備工作不周,開車帶著長官跑了幾家中餐館,仍未吃到中意的宵夜。長官離開華府未久,這個人也調差了。
又有一次,訪美的長官想吃某樣台式早點,駐美的部屬不敢大意,囑妻子黎明即起趕製,親送至長官下榻的旅館。
空軍軍歌有句:「那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時空轉變,何不改成「那怕無才無德,只信精通門道」?空軍軍歌又有一句「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或許在今天,亦可指這種文化吧。
我只能說,妙不可言…
火雲邪神說:「天下武功,惟快不破」,韋子則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練武功講求個人主義,火雲邪神再怎麼厲害,終究只有一個人;韋子的MP則可以讓陳近南、九難、乃至於康熙做他的靠山,豈非大為神妙?今人努力發揚韋子精神,實無可責之處啊…
劉屏 報告時間:2005/03/17 16:31:42
台南空軍基地的四四三聯隊,已經具有台灣的「八三四一」部隊的氣勢了。
八三四一,是毛澤東為衛戌部隊訂下的番號。傳說老毛進北京前,算命先生給了他這個數字。他不解其意,乾脆把這個數字訂為衛戌部隊番號。老毛直到臨死才領悟「八三四一」之意。八三,是他在世的歲月(一八九三至一九七六);四一,則是掌權的年數(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開始)。
台南基地得地利之便,得以捍衛陳總統水扁先生的家鄉。而基地諸指揮官體仰上意,一再以極隆之禮歡迎陳總統。在萬般驚呼聲中,四四三聯隊是否比照八三四一,獲御賜番號,以為永久紀念,各方深深期待。
建議之一是改為「00一九部隊」。00,代表台灣政黨輪替的年份;一九,則是槍擊案的紀念日,全軍官兵、全體國民永誌不忘!當然改為「一九00」也行,一來紀念陳總統座機的型號,一來紀念義和團之亂。
前有沈再添下令全員頭戴扁帽,今有羅際勳推出五星上將戎裝的巨幅合成照片。很多人以「馬屁」等字眼形容之,實在是錯怪了優秀的國軍將領。試想,幹部的重責大任之一是為長官分憂解勞,如今藉著扁帽、照片,令元首龍心大悅,君臣之綱已然實踐。
有人拿出蔣經國的例子批評軍中這種作風。謂,蔣經國做國防部長時,有一回頒發國軍文藝獎。蔣到場時,軍樂響起,全體起立恭迎部長。突然間,蔣要求軍樂停止,說道:「在場有非軍人身份者,不必起立向我致敬」。後來蔣做了總統,曾有人呼「總統萬歲」,亦被蔣制止。
蔣這種作風,如今值得取法嗎?其一,據聞一生反對個人崇拜的柏楊看到別人為自己塑立的銅像時,都不禁說「要他們拆掉,似乎有點矯情」云云。換言之,別人真心崇拜,自己心裡飄飄然,事屬難免。其二,蔣非全民直選,恐怕因此不敢坦然接受。相形之下,今天陳總統實不必有所顧忌。
又有人謂,空軍經常有歷史人物。抗戰時有高志航、沈崇誨等殉國烈士;來台後有歐陽漪芬、胡世霖、石貝波等空戰英雄;今天則有沈再添、羅際勳等「識時務者」。其實,江山才人,各領風騷。且人各有志,不可強也。
不過,五星上將合成照一事,台南基地做法仍有可改進之處。
宋美齡女士視察空軍時,穿過四星上將的披風。按吳淑珍女士的邏輯,宋是專制體制下的第一夫人,吳則是民主程序產生之第一夫人。似有高下之別,以此推論,宋是四星,吳起碼也該五星了。宋的夫婿是五星,那吳的夫婿起碼也該六星了。當初潘興上將過世時,美國國會議員即有人主張追贈其為六星。
反正憲法沒有規定將星的上限,軍方對元首的敬意同樣沒有上限,又何必把陳總統設定為只能五星呢?陳總統說,「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軍人何不更為大方些。
當務之急,以後不妨改稱「陳總統水扁先生」,並在其上加「英明」、「敬愛」、「高瞻遠矚」、「民主燈塔」等詞。當年各界用之不疲,「李總統登輝先生」是基本稱呼。今天軍方登高一呼,推而廣之,亦「正名」也。
「扁帽」後,某旅美人士返國訪某軍官學校,在校園裡與校長站著談話。校長掏出香煙,只見一位上校軍官跑過來為校長點煙。客人詫異不已,後經旁人提醒,「上校回到辦公室,自然有中校、少校為他點煙」。
「扁帽」一事影響不止於此。外賓訪某基地,新識一中校。介紹者推崇中校之本質學能,豈料中校回答道:「最重要的是緊抱指揮官大腿!」
據聞某要員訪美時,有人事前準備工作不周,開車帶著長官跑了幾家中餐館,仍未吃到中意的宵夜。長官離開華府未久,這個人也調差了。
又有一次,訪美的長官想吃某樣台式早點,駐美的部屬不敢大意,囑妻子黎明即起趕製,親送至長官下榻的旅館。
空軍軍歌有句:「那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時空轉變,何不改成「那怕無才無德,只信精通門道」?空軍軍歌又有一句「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或許在今天,亦可指這種文化吧。
女用毛衣
在我工作的地方,有很多的女性;有很幼齒的,也有很大年紀的…也許,這樣才是正常的工作環境吧。
有一個長得不算很漂亮的女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原因是她的毛衣看起來很「有型」@.@b
也許女生要像林志玲、蔡依林、王心凌那樣才算「漂亮」,不過基本上那不是我這種苦命師程工可以有希望接近的;再說其實我不喜歡女生:
有很濃的妝
有很多奇怪的飾品
衣服的樣式很怪異
香水的味道很怪異
穿耳洞、剌青
尖頭鞋、奇怪的鞋子
……其他讓我不順眼的地方(總而言之一句話,「我」是最後的判別基準;反正這是我的想法,也沒有立法去規定別人咩)
總之,我似乎還滿挑的;可是一點點的「美觀」就足以讓我念念不忘。今天的主題:女性毛衣,就是其中一項。也很難形容,只能說看起來很順,帶有古典的感覺。曾經有一個朋友以為「古典」是「古舊、古董」的意思,真是誤會大了!我的所謂「古典」,是帶有看起來很順、不前衛、不暴露、均勻、甚至對稱的感覺(但願我能更有力的形容這個詞…)。以英文 classic 來看,top quality, definitive, always fashionable, general accepted等的意思,都是好的說法,我想我就是這個意思吧。這樣看起來,我完全是一般人口中的男人:視覺動物!
有一個長得不算很漂亮的女孩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原因是她的毛衣看起來很「有型」@.@b
也許女生要像林志玲、蔡依林、王心凌那樣才算「漂亮」,不過基本上那不是我這種苦命師程工可以有希望接近的;再說其實我不喜歡女生:
有很濃的妝
有很多奇怪的飾品
衣服的樣式很怪異
香水的味道很怪異
穿耳洞、剌青
尖頭鞋、奇怪的鞋子
……其他讓我不順眼的地方(總而言之一句話,「我」是最後的判別基準;反正這是我的想法,也沒有立法去規定別人咩)
總之,我似乎還滿挑的;可是一點點的「美觀」就足以讓我念念不忘。今天的主題:女性毛衣,就是其中一項。也很難形容,只能說看起來很順,帶有古典的感覺。曾經有一個朋友以為「古典」是「古舊、古董」的意思,真是誤會大了!我的所謂「古典」,是帶有看起來很順、不前衛、不暴露、均勻、甚至對稱的感覺(但願我能更有力的形容這個詞…)。以英文 classic 來看,top quality, definitive, always fashionable, general accepted等的意思,都是好的說法,我想我就是這個意思吧。這樣看起來,我完全是一般人口中的男人:視覺動物!
雞同鴨講查IP
有需要查各個單位的Private IP,於是發妹兒下去問。果然不出所料,很多來電詢問:
一、是否要範圍?
==>這個真的是我沒寫清楚了,我的主旨寫的是「主機數」,可是內文寫的是「IP數」,所以就有很多人不了了。另外,我這個單位本來就有所有單位的「Public」 IP Range,所以就有人問說不是我們已經有了嗎…等等。事實上,我問這些東西是因為要提供「所有單位的虛擬IP之安全掃描」這樣一個有勇無謀的目標,還要在一季內完成…有的單位大如小社會,用10開頭的範圍;有的單位卻小如麻雀的羽毛,只有5個。140+個在建築外的單位,好多啊…
二、直接給Public的總數
==>只有兩個?當然不是我要的東西啦
三、什麼是private ip?
==>說老實話,我還最怕這種的了。這真的只好怪我沒有簡單寫成「電腦總數」,也許就沒事了。
我想,這個服務可能是這個案子裡最花人力的也不一定;不管是機器或是體力!一個月約22個工作天,一季以65個計算的話,平均每天要跑兩個多的單位,還有那種巨大的單位,可能要將我們的notebook放在那裡好幾天了…
總而言之,是我自己問的不清楚;下次(如果還有下次的話)要改進了。
一、是否要範圍?
==>這個真的是我沒寫清楚了,我的主旨寫的是「主機數」,可是內文寫的是「IP數」,所以就有很多人不了了。另外,我這個單位本來就有所有單位的「Public」 IP Range,所以就有人問說不是我們已經有了嗎…等等。事實上,我問這些東西是因為要提供「所有單位的虛擬IP之安全掃描」這樣一個有勇無謀的目標,還要在一季內完成…有的單位大如小社會,用10開頭的範圍;有的單位卻小如麻雀的羽毛,只有5個。140+個在建築外的單位,好多啊…
二、直接給Public的總數
==>只有兩個?當然不是我要的東西啦
三、什麼是private ip?
==>說老實話,我還最怕這種的了。這真的只好怪我沒有簡單寫成「電腦總數」,也許就沒事了。
我想,這個服務可能是這個案子裡最花人力的也不一定;不管是機器或是體力!一個月約22個工作天,一季以65個計算的話,平均每天要跑兩個多的單位,還有那種巨大的單位,可能要將我們的notebook放在那裡好幾天了…
總而言之,是我自己問的不清楚;下次(如果還有下次的話)要改進了。
2005年3月16日 星期三
背古文要選擇(94/03/16 蘋果日報)
dragon:
出自「蘋論」,作者不詳…
這真不愧是「蘋果」的東西,不過卻又言之有物。作者不會腦袋裡常裝這些東西吧,信手拈來,起朱子於地下亦無可辯駁啊…
---------------------------------
很多中小學校長果然是前清殭尸,不但禁止女生穿長褲、男女生領獎互抱記過,還有小學要求學生背誦封建過時的什麼《朱子治家格言》,看來不只前清殭尸,還是南宋殭尸,越久遠越乾僵恐怖。
婢美傷身朱熹可惡
小學要求學生背誦的「格言」包括歧視女性的言詞如「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等等,不但污名化女性,鼓勵階級歧視,而且朱熹把婢美妾嬌傷男人之身的無知的「去勢焦慮」傳給現代的小學生,實在可惡。還有不少家長、學校鼓勵小學生背誦《三字經》等古文,內化傳統中國性別、階級歧視和帝王將相威權思想到小孩心目中,雖然長大後自然會被現代教育矯正,但保守、反抗革新的頑固思惟已經深入內心,成為人格的一部份,不但損害自己適應新時代的能力,還阻攔社會的進步與改革。
朱熹的格言不值一讀除了封建落後,還因為他本人是個偽君子。有古書記載他刑訊官妓嚴幼芳,逼她招認和台州太守唐仲友通姦,以便公報私仇。此外,他還迷信風水,掘別人的墓地葬自己的母親;娶尼姑二人做寵妾、不讓母親吃好米等醜行。背誦他的格言是在鼓勵表裡不一、背叛誠信。此外,中國傳統的語言太過世故,不適合小孩背誦,例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各掃自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防人之心不可無」、「逢人只講三分話」等等,豈是教育21世紀現代學生的好教材?何況研究中國古文中性別歧視的論文已汗牛充棟,但古文中仍不乏佳作,應選擇性讓學生背讀。崇拜古文其實是反祖戀屍,民族自戀狂作祟,可以休矣。
出自「蘋論」,作者不詳…
這真不愧是「蘋果」的東西,不過卻又言之有物。作者不會腦袋裡常裝這些東西吧,信手拈來,起朱子於地下亦無可辯駁啊…
---------------------------------
很多中小學校長果然是前清殭尸,不但禁止女生穿長褲、男女生領獎互抱記過,還有小學要求學生背誦封建過時的什麼《朱子治家格言》,看來不只前清殭尸,還是南宋殭尸,越久遠越乾僵恐怖。
婢美傷身朱熹可惡
小學要求學生背誦的「格言」包括歧視女性的言詞如「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等等,不但污名化女性,鼓勵階級歧視,而且朱熹把婢美妾嬌傷男人之身的無知的「去勢焦慮」傳給現代的小學生,實在可惡。還有不少家長、學校鼓勵小學生背誦《三字經》等古文,內化傳統中國性別、階級歧視和帝王將相威權思想到小孩心目中,雖然長大後自然會被現代教育矯正,但保守、反抗革新的頑固思惟已經深入內心,成為人格的一部份,不但損害自己適應新時代的能力,還阻攔社會的進步與改革。
朱熹的格言不值一讀除了封建落後,還因為他本人是個偽君子。有古書記載他刑訊官妓嚴幼芳,逼她招認和台州太守唐仲友通姦,以便公報私仇。此外,他還迷信風水,掘別人的墓地葬自己的母親;娶尼姑二人做寵妾、不讓母親吃好米等醜行。背誦他的格言是在鼓勵表裡不一、背叛誠信。此外,中國傳統的語言太過世故,不適合小孩背誦,例如:「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各掃自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防人之心不可無」、「逢人只講三分話」等等,豈是教育21世紀現代學生的好教材?何況研究中國古文中性別歧視的論文已汗牛充棟,但古文中仍不乏佳作,應選擇性讓學生背讀。崇拜古文其實是反祖戀屍,民族自戀狂作祟,可以休矣。
用「衣櫥理論」精化你的理財觀(94/03/16 聯合報)
蔣明哲 2005/03/15
關於財務規劃,許多人老是以「吃就不夠了,哪還有辦法儲糧」來打發,尤其面對著一個月光族、卡債族時,這樣的藉口竟被講得理所當然。只是,真的是如此嗎?如果永遠拿這樣的理由面對理財課程,那麼除了被幸運之神眷顧中樂透外,財富似乎跟這種人搭不上關係。
你聽過什麼叫作「衣櫥理論」嗎?就像女人永遠嫌衣服少一件,在個人財政收支平衡上,大多數的人也都永遠嫌錢少,然而事實上,衣服永遠夠穿,收支也不會永遠處於不平衡的狀況,只是需要一番整理、限額、規劃。若說以下的例子,相信女性朋友一定會特別心有同感,每個人在換季時,都會買一些新衣服,若是在買新衣服的同時,沒有適當的處理舊衣物,衣服就會越來越多,衣櫥就會越來越滿,有些衣服才穿過一、二次就又被新貨淹沒,有些衣服甚至從來亮相過,終於衣櫥擺不下了,因此必需再買一個、二個、三個越來越多的衣櫥、越來越大的衣櫥…。
然而,那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本之道在於,規定自己只能有一個衣欏,在只有一個衣櫃下,就不得不整理衣櫃裡的衣服,先將最重要的衣服放進去後,有空間,再放次重要的,再有空,放次次重要的,直到衣櫃滿了,若還有留下來的衣服,十之八九都是超過一、二年沒穿過的衣服,只要超過一、二年的,大概也就不會再穿了。
一個衣櫃的衣服夠不夠穿?絕對是夠的。同理可證,一個人的錢夠不夠用,我想,也應該是夠了,只要你能檢討,列出優先順序,就能將錢用在最有效的地方,甚至能夠從檢視中省出一筆經費來,千萬別又拿這筆經費來犒賞自己又去花大錢,用錢滾錢無疑是為財富加級的最快路徑,利用投資工具來錢滾錢,不僅能活絡你的資金運用,以免落入死錢的胡同裡,從中也學習到理財工具的智能。所以無論個人的收入或多或少,讓「拒絕浪費錢」作為先鋒,儲蓄與投資運用作為後備,即使只有一個衣櫃,相信裡面的衣服也能充滿豐富的色彩與品味,甚至還有幫你加值的收藏呢!
關於財務規劃,許多人老是以「吃就不夠了,哪還有辦法儲糧」來打發,尤其面對著一個月光族、卡債族時,這樣的藉口竟被講得理所當然。只是,真的是如此嗎?如果永遠拿這樣的理由面對理財課程,那麼除了被幸運之神眷顧中樂透外,財富似乎跟這種人搭不上關係。
你聽過什麼叫作「衣櫥理論」嗎?就像女人永遠嫌衣服少一件,在個人財政收支平衡上,大多數的人也都永遠嫌錢少,然而事實上,衣服永遠夠穿,收支也不會永遠處於不平衡的狀況,只是需要一番整理、限額、規劃。若說以下的例子,相信女性朋友一定會特別心有同感,每個人在換季時,都會買一些新衣服,若是在買新衣服的同時,沒有適當的處理舊衣物,衣服就會越來越多,衣櫥就會越來越滿,有些衣服才穿過一、二次就又被新貨淹沒,有些衣服甚至從來亮相過,終於衣櫥擺不下了,因此必需再買一個、二個、三個越來越多的衣櫥、越來越大的衣櫥…。
然而,那並非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本之道在於,規定自己只能有一個衣欏,在只有一個衣櫃下,就不得不整理衣櫃裡的衣服,先將最重要的衣服放進去後,有空間,再放次重要的,再有空,放次次重要的,直到衣櫃滿了,若還有留下來的衣服,十之八九都是超過一、二年沒穿過的衣服,只要超過一、二年的,大概也就不會再穿了。
一個衣櫃的衣服夠不夠穿?絕對是夠的。同理可證,一個人的錢夠不夠用,我想,也應該是夠了,只要你能檢討,列出優先順序,就能將錢用在最有效的地方,甚至能夠從檢視中省出一筆經費來,千萬別又拿這筆經費來犒賞自己又去花大錢,用錢滾錢無疑是為財富加級的最快路徑,利用投資工具來錢滾錢,不僅能活絡你的資金運用,以免落入死錢的胡同裡,從中也學習到理財工具的智能。所以無論個人的收入或多或少,讓「拒絕浪費錢」作為先鋒,儲蓄與投資運用作為後備,即使只有一個衣櫃,相信裡面的衣服也能充滿豐富的色彩與品味,甚至還有幫你加值的收藏呢!
(書)Windows Forensics and Incident Recovery, Addison Wesley
Windows的主機如果中毒,或是中蠕蟲時,除非有找到相對應的防毒軟體,或是anti-spyware,否則我也沒有辦法去解決。所以現在有這本書出來,也許我可以從中找到一些撇步來解除我的麻煩:固然我是潔身自愛的人,很少中毒,但是最近畢竟中標了;而在我來到駐點地之後,也必須去處理一些中毒事件(我覺得MIS畢竟不是人幹的),如果防毒軟體沒皮條,我又怎會有法子?能夠經由這本書搞清楚Windows的話,也算功德一件--因為我以後應該還是會用Windows的…
想到一件事情。如果我在這本書學到一些東西,可否以此工具形成以下的程序:
一、測試
二、撰寫中文說明
三、找一些單位試用,看是否可以推廣
四、辦理說明會,發佈公告,預備定期使用,並且收集結果
五、檢討成效,統計後公佈
以這樣的形式來增進資訊安全…
我一定是想太多了,哈
這本書會用Perl來做一些比對的工作。事實上,用Perl來對付Windows的想法我早就有了,因此才會買了Perl for Win32(O'Reilly, New Rider), Perl for System Administration這兩本書;不過我的工作畢竟離MIS太遠,因此買來就放著了(該不會是怕英文吧?)
Go ! Perl for Windows !
想到一件事情。如果我在這本書學到一些東西,可否以此工具形成以下的程序:
一、測試
二、撰寫中文說明
三、找一些單位試用,看是否可以推廣
四、辦理說明會,發佈公告,預備定期使用,並且收集結果
五、檢討成效,統計後公佈
以這樣的形式來增進資訊安全…
我一定是想太多了,哈
這本書會用Perl來做一些比對的工作。事實上,用Perl來對付Windows的想法我早就有了,因此才會買了Perl for Win32(O'Reilly, New Rider), Perl for System Administration這兩本書;不過我的工作畢竟離MIS太遠,因此買來就放著了(該不會是怕英文吧?)
Go ! Perl for Windows !
2005年3月15日 星期二
2005年3月11日 星期五
透視「磚塊」背後的陰影(經濟日報社論)
自從前年10月一家國外的投資集團將四個經濟發展落後但人口與天然資源豐富的國家放在一起,取其國名的頭一個字母,諧趣地杜撰了磚頭四國(BRICs)這個新稱號之後,忽然引起全球的熱切關注;國人甚至刻意將其美化為「金磚」四國以強調這四個國家金光閃閃的未來。但當大家陶醉在這四隻醜小鴨變天鵝的美麗憧憬時,卻完全忽略了隱藏在其背後的醜陋而可怕的陰影。
其實所謂磚頭四國,只是十餘年來我們一再強調的「廉價勞工潮」更戲劇化的一個聚焦版而已;這四塊磚頭,也只是分散在各個低度開發國家中的50億人口之中,取其規模與幅員較大,而隨意挑出的四個樣本而已。同樣的發展模式,同樣的發展潛力,幾乎沒有差別地展現在全球絕大多數落後國家身上。
以印度為例,這個極端貧窮,許多人民掙扎於生存邊緣的國家,之所以會雀屏中選,甚至被預言將在2050年躍升為全球名列前茅的超級經濟大國,根本的原因正是其人口多達10億,僅略少於中國大陸的13億;而且近幾年來經濟成長率節節上升,超過包括台灣在內的眾多工業化國家。但印度會從長久的貧窮、落後、經濟發展停滯,搖身一變成為枝頭的鳳凰,只因為它在14年前改變了發展策略,從頑固的閉關自守、自力更生,打開一個小小的缺口,迎接外人投資、迎向國際市場,借助外力以開發其幾乎對生產毫無貢獻的充沛廉價勞動力,化腐朽為神奇,將原來的沉重人口包袱,變成自求溫飽之餘,尚能為整個經濟創造盈餘的生產要素。印度藉此使經濟從最低的出發點,努力向上攀升;儘管再過10年、20年,還遠遠趕不上工業化國家今天已經達到的水準,但一乘上其10億人的巨大規模,立刻變成人人畏懼幾分的經濟巨人。
印度如此、中國大陸如此、越南如此,起步尚在他們之前的泰國、馬來西亞亦莫不如此。事實上,已經貧窮、落後、停滯了一個世紀左右的身在落後國家的全球50億人口,幾乎都有志一同,要藉相同的模式,脫胎換骨,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追求與工業化國家人民同等的享受。而且,儘管起步時間有早有遲,但我們已可見到,其中多數都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而且逐漸顯現出成功的果實。只是由於大部份國家規模不如是驚人,甚至根本微不足道,所以無緣躋身於BRIC這四個字母之後,組構出一個遠沒有這麼響亮的眩人名稱,而落在聚光燈外的陰影之中。
這幾十億人有志一同追求的享受,一如美國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撮示的,就是「西方演化出的經濟模式──以石化燃料為基礎、以汽車為中心、用過即丟的經濟模式」。但非常遺憾的,不論高盛投資集團的「金磚四國」的預言多麼震撼人心,磚頭四國與其餘數十億落後國家人口的美夢都無法成真;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上的資源,少得可憐。
地球的資源多麼有限?依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估算,如果中國大陸未來1/4個世紀仍能保持每年8%的經濟成長率,則到2031年,單單這一個國家就會消耗全球生產穀物的2/3,全球肉類產量的4/5,全球石油產量的1.3倍,消耗的鋼鐵將比所有西方工業國家目前的總和還要多。果真如此,誰還敢想像2050年的情況?何況那還只是中國大陸一個國家,不要忘了我們還有另外的「金磚三國」,以及其餘20多億落後國家人口。
事實上,無需觀察1/4個世紀之後的世界;我們應該還記得,就在去年,全球就因為中國大陸控制不了投資狂潮,全球市場裡的鋼價大漲,水泥、銅、錫、石油的價格狂飆,連各個重要港口都為之壅塞、海運價格遽升。在5年之前,就因為勞動成本連續大幅下降、工業產品產能暴增,造成從日本、香港到台灣的通貨緊縮困境,連德國、美國都飽受威脅。從十幾年前開始,世界各國即感受失業率攀升的壓力,尤以歐洲、日本受創最深,台灣也不斷創造高失業率的新紀錄。
但是,我們早在10年前即已提出警告,不僅全球的資源無法承擔這50億人的忽然自大夢中醒覺所產生的需求,全球的實物資本與人力資本的供給,無法滿足如洪流一般的廉價勞工開發其生產力的需求,以先進的工業化國家為主所構成的全球工業化最終消費財的市場,更無法充分吸納如潮湧入的愈來愈多的磚塊四國與其他20多億落後國家人民所生產的廉價加工產品。極限的一步步趨近,終會導致市場飽和、資源與資本成本飛漲、加工品價格每下愈況、生產利潤備受擠壓、廉價勞工互相廝殺、發展潛力無法發揮、美麗的憧憬日益暗淡。
【2005/03/11 經濟日報】
其實所謂磚頭四國,只是十餘年來我們一再強調的「廉價勞工潮」更戲劇化的一個聚焦版而已;這四塊磚頭,也只是分散在各個低度開發國家中的50億人口之中,取其規模與幅員較大,而隨意挑出的四個樣本而已。同樣的發展模式,同樣的發展潛力,幾乎沒有差別地展現在全球絕大多數落後國家身上。
以印度為例,這個極端貧窮,許多人民掙扎於生存邊緣的國家,之所以會雀屏中選,甚至被預言將在2050年躍升為全球名列前茅的超級經濟大國,根本的原因正是其人口多達10億,僅略少於中國大陸的13億;而且近幾年來經濟成長率節節上升,超過包括台灣在內的眾多工業化國家。但印度會從長久的貧窮、落後、經濟發展停滯,搖身一變成為枝頭的鳳凰,只因為它在14年前改變了發展策略,從頑固的閉關自守、自力更生,打開一個小小的缺口,迎接外人投資、迎向國際市場,借助外力以開發其幾乎對生產毫無貢獻的充沛廉價勞動力,化腐朽為神奇,將原來的沉重人口包袱,變成自求溫飽之餘,尚能為整個經濟創造盈餘的生產要素。印度藉此使經濟從最低的出發點,努力向上攀升;儘管再過10年、20年,還遠遠趕不上工業化國家今天已經達到的水準,但一乘上其10億人的巨大規模,立刻變成人人畏懼幾分的經濟巨人。
印度如此、中國大陸如此、越南如此,起步尚在他們之前的泰國、馬來西亞亦莫不如此。事實上,已經貧窮、落後、停滯了一個世紀左右的身在落後國家的全球50億人口,幾乎都有志一同,要藉相同的模式,脫胎換骨,充分發揮其生產潛力,追求與工業化國家人民同等的享受。而且,儘管起步時間有早有遲,但我們已可見到,其中多數都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而且逐漸顯現出成功的果實。只是由於大部份國家規模不如是驚人,甚至根本微不足道,所以無緣躋身於BRIC這四個字母之後,組構出一個遠沒有這麼響亮的眩人名稱,而落在聚光燈外的陰影之中。
這幾十億人有志一同追求的享受,一如美國的地球政策研究所撮示的,就是「西方演化出的經濟模式──以石化燃料為基礎、以汽車為中心、用過即丟的經濟模式」。但非常遺憾的,不論高盛投資集團的「金磚四國」的預言多麼震撼人心,磚頭四國與其餘數十億落後國家人口的美夢都無法成真;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上的資源,少得可憐。
地球的資源多麼有限?依地球政策研究所的估算,如果中國大陸未來1/4個世紀仍能保持每年8%的經濟成長率,則到2031年,單單這一個國家就會消耗全球生產穀物的2/3,全球肉類產量的4/5,全球石油產量的1.3倍,消耗的鋼鐵將比所有西方工業國家目前的總和還要多。果真如此,誰還敢想像2050年的情況?何況那還只是中國大陸一個國家,不要忘了我們還有另外的「金磚三國」,以及其餘20多億落後國家人口。
事實上,無需觀察1/4個世紀之後的世界;我們應該還記得,就在去年,全球就因為中國大陸控制不了投資狂潮,全球市場裡的鋼價大漲,水泥、銅、錫、石油的價格狂飆,連各個重要港口都為之壅塞、海運價格遽升。在5年之前,就因為勞動成本連續大幅下降、工業產品產能暴增,造成從日本、香港到台灣的通貨緊縮困境,連德國、美國都飽受威脅。從十幾年前開始,世界各國即感受失業率攀升的壓力,尤以歐洲、日本受創最深,台灣也不斷創造高失業率的新紀錄。
但是,我們早在10年前即已提出警告,不僅全球的資源無法承擔這50億人的忽然自大夢中醒覺所產生的需求,全球的實物資本與人力資本的供給,無法滿足如洪流一般的廉價勞工開發其生產力的需求,以先進的工業化國家為主所構成的全球工業化最終消費財的市場,更無法充分吸納如潮湧入的愈來愈多的磚塊四國與其他20多億落後國家人民所生產的廉價加工產品。極限的一步步趨近,終會導致市場飽和、資源與資本成本飛漲、加工品價格每下愈況、生產利潤備受擠壓、廉價勞工互相廝殺、發展潛力無法發揮、美麗的憧憬日益暗淡。
【2005/03/11 經濟日報】
懶得動
從去年起,我對紅色炸彈的態度很明確的宣佈為:「給我帖子,禮一定到;可是除非有重大原因,否則我人是不會到的」了。所以,西瓜的婚禮我沒有參加;不過我參加了老黃的婚禮。對我來說,大學同學會當然是重大原因,而且老黃和我的交情又不一樣,否則就不會找我當1/6的伴郎囉。準此而言,雖然我跟很多人說,炸彈要記得丟過來,不過那只是我社會化的一部分:畢竟,禮金的記錄比起是否有出席的「記憶」應該會準得多吧…
其實是懶得動吧。對我來說,婚禮是世界上有數的無聊事之一:新郎不是我,則新娘再漂亮又與我何干(咳,我是男的…);而這所謂婚宴更是見證所謂「逮完狼」劣根性的最佳場所。我之前所參加的婚宴完全沒有「準時」這兩個字存在,最「接近」請帖上所說的開席時間者也要晚了超過四十分鐘,而這居然可以讓出席的人嘖嘖稱奇,直說這樣真的很快……無言以對。我就算再有空,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種無聊的等待中,尤其我是個準時主義者,從來都只有早到,很少遲到的;如果不幸早得超過了計算,那我連同交通帶吃這頓飯常常是要花到四個半到五個小時。拜託,我一週也不過休兩天假,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花去我「正常」的活動時間,我怎麼會受得了?
其實,可能也不只這個原因吧;要不然我就不會上週要參加羽球社聚會時幾乎臨出門了還想著不是很想去;不過我當然很願意見到這些個同伴,所以我終於克服了要出門前的強烈不適感,結果並沒有讓我失望就是了。這幾年來,幾乎只要臨出門赴約,我都會泛起不適感;另外,有的時候想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會因為「不想出門」而不出去(這樣可以避免敗家嗎?呵呵)。我是不是心理上有什麼障礙啊?還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即使熟如信息幫的這些死黨,我有的時候出門前也會泛起不想去的念頭,這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啊…
那麼,我在家裡幹嘛呢?
以最近這幾天的情況來說,我在家「攻讀」黃易的小說,也沒別的,就「覆雨翻雲」和「大唐雙龍傳」兩部小說而已(而已?卅二本……)。這樣說吧,我覺得黃易有時實在是太囉嗦了,因此顯得冗長的橋段多不勝數;但是因為整部小說很長,所以還是有精彩的(還滿多的)可以看,並且回味再三。想當初金老的倚天我看了不下廿遍,今日看黃易多看個幾遍實乃閒事一件。不過今日的我出社會工作多年,這種看法確實會造成工作上體力不濟的問題,是以還是要提醒自己:要節制!
以看小說而言,幾個小時除了上廁所、吃飯(還要老媽用「請」的)之外,幾乎都坐著的情況,實不可謂不「懶」啊。理髮時,師傅問我說有沒有要去哪裡走走,我答不出來;畢竟,我沒有這種習慣,也沒有慾望要去什麼地方「走走」哩,連跑步都是為了減肥(帶有目的性)…雖然跑完的時候感覺很好就是了。說起來似乎還真是應個「懶」字咩。
這是不能更改的嗎?
其實是懶得動吧。對我來說,婚禮是世界上有數的無聊事之一:新郎不是我,則新娘再漂亮又與我何干(咳,我是男的…);而這所謂婚宴更是見證所謂「逮完狼」劣根性的最佳場所。我之前所參加的婚宴完全沒有「準時」這兩個字存在,最「接近」請帖上所說的開席時間者也要晚了超過四十分鐘,而這居然可以讓出席的人嘖嘖稱奇,直說這樣真的很快……無言以對。我就算再有空,也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這種無聊的等待中,尤其我是個準時主義者,從來都只有早到,很少遲到的;如果不幸早得超過了計算,那我連同交通帶吃這頓飯常常是要花到四個半到五個小時。拜託,我一週也不過休兩天假,就這樣莫名其妙的花去我「正常」的活動時間,我怎麼會受得了?
其實,可能也不只這個原因吧;要不然我就不會上週要參加羽球社聚會時幾乎臨出門了還想著不是很想去;不過我當然很願意見到這些個同伴,所以我終於克服了要出門前的強烈不適感,結果並沒有讓我失望就是了。這幾年來,幾乎只要臨出門赴約,我都會泛起不適感;另外,有的時候想要買什麼東西的時候,也會因為「不想出門」而不出去(這樣可以避免敗家嗎?呵呵)。我是不是心理上有什麼障礙啊?還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即使熟如信息幫的這些死黨,我有的時候出門前也會泛起不想去的念頭,這實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啊…
那麼,我在家裡幹嘛呢?
以最近這幾天的情況來說,我在家「攻讀」黃易的小說,也沒別的,就「覆雨翻雲」和「大唐雙龍傳」兩部小說而已(而已?卅二本……)。這樣說吧,我覺得黃易有時實在是太囉嗦了,因此顯得冗長的橋段多不勝數;但是因為整部小說很長,所以還是有精彩的(還滿多的)可以看,並且回味再三。想當初金老的倚天我看了不下廿遍,今日看黃易多看個幾遍實乃閒事一件。不過今日的我出社會工作多年,這種看法確實會造成工作上體力不濟的問題,是以還是要提醒自己:要節制!
以看小說而言,幾個小時除了上廁所、吃飯(還要老媽用「請」的)之外,幾乎都坐著的情況,實不可謂不「懶」啊。理髮時,師傅問我說有沒有要去哪裡走走,我答不出來;畢竟,我沒有這種習慣,也沒有慾望要去什麼地方「走走」哩,連跑步都是為了減肥(帶有目的性)…雖然跑完的時候感覺很好就是了。說起來似乎還真是應個「懶」字咩。
這是不能更改的嗎?
2005年3月10日 星期四
在Unix上改date
我man了半天,看不懂…一直以為要用
date --set=03100840
來設定,結果還是要看了Unix in the Nutshell之後,才發現只要
date 03100840
就可以改了。好啦,反正我是白痴!
date --set=03100840
來設定,結果還是要看了Unix in the Nutshell之後,才發現只要
date 03100840
就可以改了。好啦,反正我是白痴!
由駐點處思考 80/20 法則
也許,我真的是太早就領會了這個道理了…
很難用簡單的話來說明這個法則,下次回去抄書。
對我來說,每一件事都有讓它很有效率的處理方式,我可以很簡單的抓住這個法則的話,這件事就會很快有了初步規模。如果我的目的是讓人稱讚,做到這裡就收山走人怕是最好的方法了:因為再接下來的工作一定會變成「用80%的力量去做也只能出來20%的成效」了,那時有權評估你的人怕就會來個前恭後倨了。
我做的「IP查詢系統」,在我看來就很像會變成這樣的東西。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從別人的資料庫、這邊網路組的告知資料、GSN通報的「已經違規」之主機而我之前不知道的、臨時問出來的…等來源抓出來的IP做成我自己的資料庫。這實在是一個漫長的艱苦過程;不僅當時因為案子剛起,有很多有的沒有的雜事要做,還有公司內部的壓力,要趕著專案完成。而寫程式其實是一個需要時間和專心的工作(至少對我而言是這樣),特別是有一段時間沒寫,還要選用Perl這種怪怪的語言來寫,當我寫到那個用Perl來Parse Excel檔案的時候實在是有痛不欲生的感覺(現在才發現存成CSV檔案再來處理已經太慢啦…)。但是從我的眼光看起來,公司的專案部分在我這裡的分量只不過是裝機而已,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在於要把被掃描的風險降到最低。在承辦人已經幫忙提前把IP清單拿來的狀況下,比對是我責無旁貸的責任。偏偏用人工來比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我還是有嘗試過,但是,一來太笨、二來太傷眼,很快我就確定這個是絕不可行的做法);依據80/20法則,既然這是我主要的工作,而又最花時間(如果用人工比對,我可能好幾天都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了),我當然要想辦法改善其執行時間了,不是嗎?因此之前PM責備我,說如果我想寫程式就應該轉RD的說法真讓我覺得他不進入狀況;當然他說他有請別人來幫我寫,所以我應該專心的做其他專案裡的東西。不過我覺得這是沒有做過軟體公司PM的人說出來的話。這是一個從頭寫起的程式,所牽涉的規模很大,而在任何程式寫作之前,要緊的是「需求」要先出來。除非你有辦法把這個人派過來,讓我跟他搞清楚需求(我也要開始寫之後一段時間才真正掌握這個Project的做法的),不然就真的是在口頭上佔我便宜而已了。所謂術業有專攻,PM要掌握人力趕上進度是天職,我從來沒有怪他的意思,這裡帶上一筆也不是要打他,而是說明:有的時候要做正確(符合80/20法則)的決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個系統建立好之後,我的手上終於有了可以拿來比對的電子版本,完全消去了人工比對的需要;而且也等於是建立了可以用來自行掃描的清單。原本在我的工作範圍中最難、最花時間的一部分由此變成幾乎是最輕鬆的:清單來,拿程式跑一下,有再通知,沒有呢,愛做什麼做什麼。我再也沒有花什麼工夫來做「比對」這件事,就足以說明,我盡一切力量來處理這件事是對的。事實上,由六月以來再也沒收到任何公文警告就足以讓我說,我沒有白來這個地方了!
我前面說的「做好」,其實是做到了一個段落而已。對我來說,這個系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可惜的是,再下面的任何改進都不可能再有先前80/20的效率比了:不是每一件事都是每個月發生一次(不是MC啦…),也不是每一件事不用電腦做就沒有效率,更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都沒有定規,寫成程式反而要考慮很多、變成寫了也不知是否能用上,更有可能下次有機會用的時候自己已經忘記了用法…
我常想,這也許是維運期的問題:所有的系統如果已經上線,那不管做什麼,都會是80/20中的那20,否則怎麼能上線?是以這變成了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已經不存在這種槓桿因素,所以我沒有辦法提起勁去做,那我剩下的駐點時間豈不只有鬼混?唉,這真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運作正常的話,我其實還真的是鬼混就好了。雖然有所謂的通報,但是這是一個塞東西;我只有一句話:如果是我去配合發通報的單位的話,遲早會累死;所以如果承辦人不拿這個來對付我,我當然避重就輕囉…
很難用簡單的話來說明這個法則,下次回去抄書。
對我來說,每一件事都有讓它很有效率的處理方式,我可以很簡單的抓住這個法則的話,這件事就會很快有了初步規模。如果我的目的是讓人稱讚,做到這裡就收山走人怕是最好的方法了:因為再接下來的工作一定會變成「用80%的力量去做也只能出來20%的成效」了,那時有權評估你的人怕就會來個前恭後倨了。
我做的「IP查詢系統」,在我看來就很像會變成這樣的東西。我花了很大的功夫,從別人的資料庫、這邊網路組的告知資料、GSN通報的「已經違規」之主機而我之前不知道的、臨時問出來的…等來源抓出來的IP做成我自己的資料庫。這實在是一個漫長的艱苦過程;不僅當時因為案子剛起,有很多有的沒有的雜事要做,還有公司內部的壓力,要趕著專案完成。而寫程式其實是一個需要時間和專心的工作(至少對我而言是這樣),特別是有一段時間沒寫,還要選用Perl這種怪怪的語言來寫,當我寫到那個用Perl來Parse Excel檔案的時候實在是有痛不欲生的感覺(現在才發現存成CSV檔案再來處理已經太慢啦…)。但是從我的眼光看起來,公司的專案部分在我這裡的分量只不過是裝機而已,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在於要把被掃描的風險降到最低。在承辦人已經幫忙提前把IP清單拿來的狀況下,比對是我責無旁貸的責任。偏偏用人工來比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我還是有嘗試過,但是,一來太笨、二來太傷眼,很快我就確定這個是絕不可行的做法);依據80/20法則,既然這是我主要的工作,而又最花時間(如果用人工比對,我可能好幾天都不用做其他的事情了),我當然要想辦法改善其執行時間了,不是嗎?因此之前PM責備我,說如果我想寫程式就應該轉RD的說法真讓我覺得他不進入狀況;當然他說他有請別人來幫我寫,所以我應該專心的做其他專案裡的東西。不過我覺得這是沒有做過軟體公司PM的人說出來的話。這是一個從頭寫起的程式,所牽涉的規模很大,而在任何程式寫作之前,要緊的是「需求」要先出來。除非你有辦法把這個人派過來,讓我跟他搞清楚需求(我也要開始寫之後一段時間才真正掌握這個Project的做法的),不然就真的是在口頭上佔我便宜而已了。所謂術業有專攻,PM要掌握人力趕上進度是天職,我從來沒有怪他的意思,這裡帶上一筆也不是要打他,而是說明:有的時候要做正確(符合80/20法則)的決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這個系統建立好之後,我的手上終於有了可以拿來比對的電子版本,完全消去了人工比對的需要;而且也等於是建立了可以用來自行掃描的清單。原本在我的工作範圍中最難、最花時間的一部分由此變成幾乎是最輕鬆的:清單來,拿程式跑一下,有再通知,沒有呢,愛做什麼做什麼。我再也沒有花什麼工夫來做「比對」這件事,就足以說明,我盡一切力量來處理這件事是對的。事實上,由六月以來再也沒收到任何公文警告就足以讓我說,我沒有白來這個地方了!
我前面說的「做好」,其實是做到了一個段落而已。對我來說,這個系統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可惜的是,再下面的任何改進都不可能再有先前80/20的效率比了:不是每一件事都是每個月發生一次(不是MC啦…),也不是每一件事不用電腦做就沒有效率,更重要的是,很多事情都沒有定規,寫成程式反而要考慮很多、變成寫了也不知是否能用上,更有可能下次有機會用的時候自己已經忘記了用法…
我常想,這也許是維運期的問題:所有的系統如果已經上線,那不管做什麼,都會是80/20中的那20,否則怎麼能上線?是以這變成了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已經不存在這種槓桿因素,所以我沒有辦法提起勁去做,那我剩下的駐點時間豈不只有鬼混?唉,這真是一個傷腦筋的問題…如果所有的東西都運作正常的話,我其實還真的是鬼混就好了。雖然有所謂的通報,但是這是一個塞東西;我只有一句話:如果是我去配合發通報的單位的話,遲早會累死;所以如果承辦人不拿這個來對付我,我當然避重就輕囉…
在Proventia G上送email
因為G上面有Perl 5.8,所以可以直接寫Perl script來做事;不過剛剛發現,Net::SMTP這個module(libnet package)是沒有辦法直接用的,要重新安裝。另外,安裝module時沒有辦法用自動化的方式(Windows下的ppm,Unix的
perl -MCPAN -e shell),所以要用make法。好在雖然G上沒有gcc,但是Perl Module的安裝倒是沒有問題:
下載tar.gz檔,並且上載到G上
tar xvf
cd dir
perl Makefile.PL
make
make test
make install
即可
在Perl Cookbook以及Perl for System Administration兩本書上都有提到Mail::Mailer這個module,但是我試的結果,如果是要利用smtp(也就是自己不架設mail server,用自己有帳號的外部伺服器)來寄的話,它會去叫Net::SMTP來寄…那我為什麼要多費這一道手呢?害我找了半天有關這個module的資料,唉…
其實主要的問題在於,這些書上都未提到認證的問題;而在現在這個spam滿天飛的Internet上,誰不認證簡直就在找死!而我在改用Net::SMTP之後,才發現問題果然出在這裡;在我使用$smtp->auth(user, password)之後,立刻就可以寄了;真是浪費時間。
以下是測試用的script,當然要把一些資料藏起來了:
use Net::SMTP;
$smtp=Net::SMTP->new(
Host => 'mail.hostname.net',
Hello => '10.2.2.23',
Debug => 1,
);
$smtp->auth('user_account','user_password');
$smtp->mail('account@xxx.xxx.xxx');
$smtp->to('account@xxx.xxx.xxx');
$smtp->cc("account\@xxx.xxx.xxx");
$smtp->data();
$smtp->datasend("From: Hahaha\n");
$smtp->datasend("To: sender\n");
$smtp->datasend("Subject: This is an auth mail test\n");
$smtp->datasend("\n");
$smtp->datasend("This is an auth test\n");
$smtp->datasend();
$smtp->quit;
perl -MCPAN -e shell),所以要用make法。好在雖然G上沒有gcc,但是Perl Module的安裝倒是沒有問題:
下載tar.gz檔,並且上載到G上
tar xvf
cd dir
perl Makefile.PL
make
make test
make install
即可
在Perl Cookbook以及Perl for System Administration兩本書上都有提到Mail::Mailer這個module,但是我試的結果,如果是要利用smtp(也就是自己不架設mail server,用自己有帳號的外部伺服器)來寄的話,它會去叫Net::SMTP來寄…那我為什麼要多費這一道手呢?害我找了半天有關這個module的資料,唉…
其實主要的問題在於,這些書上都未提到認證的問題;而在現在這個spam滿天飛的Internet上,誰不認證簡直就在找死!而我在改用Net::SMTP之後,才發現問題果然出在這裡;在我使用$smtp->auth(user, password)之後,立刻就可以寄了;真是浪費時間。
以下是測試用的script,當然要把一些資料藏起來了:
use Net::SMTP;
$smtp=Net::SMTP->new(
Host => 'mail.hostname.net',
Hello => '10.2.2.23',
Debug => 1,
);
$smtp->auth('user_account','user_password');
$smtp->mail('account@xxx.xxx.xxx');
$smtp->to('account@xxx.xxx.xxx');
$smtp->cc("account\@xxx.xxx.xxx");
$smtp->data();
$smtp->datasend("From: Hahaha\n");
$smtp->datasend("To: sender\n");
$smtp->datasend("Subject: This is an auth mail test\n");
$smtp->datasend("\n");
$smtp->datasend("This is an auth test\n");
$smtp->datasend();
$smtp->quit;
2005年3月9日 星期三
兩顆砲彈(統計、你贏的機率)
說法:
1.兩顆砲彈要擊中同一個點是很困難的
2.在一顆砲彈擊中一點之後,另一發砲彈再擊中同一點的機率,會小於擊中其他任何點的機率
這兩種說法是不同的!
第一個說法是說機率小,可是沒有差別。第二個說法分大小,基本上是有問題的結論!
打牌時拿到13張同花,機率很小;可是其實任何牌面機率都一樣小:1/C(52,13)
==>發行彩券時,以彩券持有人的眼光來看,中頭將機率極低!可是由發行銀行來看,幾乎一定有人會中頭獎。至於得獎人是誰,在他們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也不算什麼奇蹟。
所以,我們也要用「整體」眼光來看機率這件事才能得窺全貌。
==>擲銅板
錯的前提:長期而言,正面與反面出現的次數應該一樣多
對的前提:長期而言,正面與反面出現次數的「比例」(或百分比)差不多相等。
在分母(樣本數)夠大的情況下,次數上有差額也不會造成比例上的太大差距
dragon:
是個人和整體觀點的差別!也有可能是小歷史和大歷史的差別!
1.兩顆砲彈要擊中同一個點是很困難的
2.在一顆砲彈擊中一點之後,另一發砲彈再擊中同一點的機率,會小於擊中其他任何點的機率
這兩種說法是不同的!
第一個說法是說機率小,可是沒有差別。第二個說法分大小,基本上是有問題的結論!
打牌時拿到13張同花,機率很小;可是其實任何牌面機率都一樣小:1/C(52,13)
==>發行彩券時,以彩券持有人的眼光來看,中頭將機率極低!可是由發行銀行來看,幾乎一定有人會中頭獎。至於得獎人是誰,在他們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也不算什麼奇蹟。
所以,我們也要用「整體」眼光來看機率這件事才能得窺全貌。
==>擲銅板
錯的前提:長期而言,正面與反面出現的次數應該一樣多
對的前提:長期而言,正面與反面出現次數的「比例」(或百分比)差不多相等。
在分母(樣本數)夠大的情況下,次數上有差額也不會造成比例上的太大差距
dragon:
是個人和整體觀點的差別!也有可能是小歷史和大歷史的差別!
2005年3月8日 星期二
做Proventia上抓取network sensor CPU usage的小程式
想用ps,可是好像不太對勁…其CPU那裡好像是不動的。所以改用top。
原本top是interactive的,不過我man它,簡單用batch搜尋就找到了好方法來解決,還要包括次數,不然的話它會top到天荒地老…最後命令長這樣:
top -b -n 1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命令耗時滿久,要一秒鐘哩!
在shell中可以用
top -b -n 1 | grep issCSF | awk '{print $9}'
來取得CPU usage的百分比,可是原式放到Perl Script中就會產出整行,不明白!還是乖乖用split好了。
top的輸出長這樣:
PID USER PRI NI SIZE RSS SHARE STAT %CPU %MEM TIME COMMAND
3288 root 18 0 145M 69M 6924 S 17.4 3.7 294:52 issCSF
在我用
top -b -n 1 | grep issCSF
時,只會出來下面這一行(因為原廠設計,issCSF只會跑一個,而正好就是最吃CPU時間的process)
所以
@fields=split /\s+/, $lines;
取 $fields[9] 就好了。
再來需要定出CPU usage多少時需要通知,並且用email的話要怎麼寫。
原本top是interactive的,不過我man它,簡單用batch搜尋就找到了好方法來解決,還要包括次數,不然的話它會top到天荒地老…最後命令長這樣:
top -b -n 1
不知道為什麼,這個命令耗時滿久,要一秒鐘哩!
在shell中可以用
top -b -n 1 | grep issCSF | awk '{print $9}'
來取得CPU usage的百分比,可是原式放到Perl Script中就會產出整行,不明白!還是乖乖用split好了。
top的輸出長這樣:
PID USER PRI NI SIZE RSS SHARE STAT %CPU %MEM TIME COMMAND
3288 root 18 0 145M 69M 6924 S 17.4 3.7 294:52 issCSF
在我用
top -b -n 1 | grep issCSF
時,只會出來下面這一行(因為原廠設計,issCSF只會跑一個,而正好就是最吃CPU時間的process)
所以
@fields=split /\s+/, $lines;
取 $fields[9] 就好了。
再來需要定出CPU usage多少時需要通知,並且用email的話要怎麼寫。
看Proventia G記錄下來的東西
前幾天抓了下來(見用Proventia G抓東西),可是我是老鼠拉烏龜,沒有下嘴的地方…
找幾本書來看,再參看用Ethereal分析的結果,有一些端倪:
1.找到一個封包,分析時自上而下是Frame, Ethernet, IP, ICMP(或是HTTP, DNS等等)
2.在Frame那裡有Arrival Time,不知道是哪一個地方帶的,反正在IP以下。但是不論如何,我因此有了可以參考的時間;各個device之間的時間準確度在這裡變得非常重要了。
3.幾個有趣的Protocol,HTTP, ICMP, DNS, giFT(P2P), BitTorrent(BT, P2P), FTP/FTP-Data, Gnutella(P2P), MSNMS, POP,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SMTP, SNMP, SSDP(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SSL, TCP, UDP
找幾本書來看,再參看用Ethereal分析的結果,有一些端倪:
1.找到一個封包,分析時自上而下是Frame, Ethernet, IP, ICMP(或是HTTP, DNS等等)
2.在Frame那裡有Arrival Time,不知道是哪一個地方帶的,反正在IP以下。但是不論如何,我因此有了可以參考的時間;各個device之間的時間準確度在這裡變得非常重要了。
3.幾個有趣的Protocol,HTTP, ICMP, DNS, giFT(P2P), BitTorrent(BT, P2P), FTP/FTP-Data, Gnutella(P2P), MSNMS, POP, RTSP(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 SMTP, SNMP, SSDP(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 SSL, TCP, UDP
機率的觀點(統計、你贏的機率)
機率的視野,不是以自我為中心的視野—如果我們堅持以個人經驗(通常是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看待這世界上的機遇法則,我們永遠不可能正確瞭解它。
要看清楚機遇的作用方式,最好是放棄個人的立場,而以「群體」來取代。
任何人擲了骰子,其實他就是在參與一項大型的實驗。這項實驗的規模很大,超乎一個人的想像之外,而且不一定要同時擲才算數。
所以這種未來事件的機遇很不容易計算,需要上百萬年的歷史,不論是否有文字記載,而且我們的眼光還要超越自我,以適當的標準方式來評斷外在的世界,而不是用自以為是的方法。
這種時間尺度上的巨大延伸,已足夠使人得到相當的智慧,不再坐井觀天,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
dragon:
一針見血的是,要看機率「不可以」從自我的眼光來看;要是我自己思考肯定無法如此言簡意賅。是了,數學與頭腦那本是說「尺度」以及機率,倒沒有提到(或是我忘記了)觀察點的不同。
話說回來,人來到世界上,思考功能在自己身上(腦),感覺器在自己身上(膚、目、鼻、口、耳,五感),若說一開始的時候不以自己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那一定是沒有自己的眼光吧。若說總要有個開始,這個開始便是自己。不過要更進一步,一定要認識機率,那這時便必須超越自己了!(或者說這就是溯及本源,得法入道?)
要看清楚機遇的作用方式,最好是放棄個人的立場,而以「群體」來取代。
任何人擲了骰子,其實他就是在參與一項大型的實驗。這項實驗的規模很大,超乎一個人的想像之外,而且不一定要同時擲才算數。
所以這種未來事件的機遇很不容易計算,需要上百萬年的歷史,不論是否有文字記載,而且我們的眼光還要超越自我,以適當的標準方式來評斷外在的世界,而不是用自以為是的方法。
這種時間尺度上的巨大延伸,已足夠使人得到相當的智慧,不再坐井觀天,以為自己有多了不起。
dragon:
一針見血的是,要看機率「不可以」從自我的眼光來看;要是我自己思考肯定無法如此言簡意賅。是了,數學與頭腦那本是說「尺度」以及機率,倒沒有提到(或是我忘記了)觀察點的不同。
話說回來,人來到世界上,思考功能在自己身上(腦),感覺器在自己身上(膚、目、鼻、口、耳,五感),若說一開始的時候不以自己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那一定是沒有自己的眼光吧。若說總要有個開始,這個開始便是自己。不過要更進一步,一定要認識機率,那這時便必須超越自己了!(或者說這就是溯及本源,得法入道?)
2005年3月7日 星期一
沒有開機也會不通?
2005/03/07 12:17
接獲電話:IPS 1讓網路不通了!
奇怪了,我電源都沒有打開耶,怎麼會?但是就是這樣了,很奇怪也沒有辦法…據說後來是開機(按下按紐)後拉掉電源線才搞定。
Guard Pro, 200
這台機器之前就因為開機後七分鐘之內必會造成網路中斷而停機,等待以新機來取代;不過今天發生這個事件,就更是奇上加奇了。
另外,也因此而有記錄方面的問題。「我記得」之前有將之關機,可是沒有記錄,在現在這個駐點單位裡,我覺得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唉,以我「開創」的性格而言,這實在不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可是又偏偏要做,真的很煩!
接獲電話:IPS 1讓網路不通了!
奇怪了,我電源都沒有打開耶,怎麼會?但是就是這樣了,很奇怪也沒有辦法…據說後來是開機(按下按紐)後拉掉電源線才搞定。
Guard Pro, 200
這台機器之前就因為開機後七分鐘之內必會造成網路中斷而停機,等待以新機來取代;不過今天發生這個事件,就更是奇上加奇了。
另外,也因此而有記錄方面的問題。「我記得」之前有將之關機,可是沒有記錄,在現在這個駐點單位裡,我覺得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唉,以我「開創」的性格而言,這實在不是一件有趣的工作,可是又偏偏要做,真的很煩!
Altec Lansing VS3151 初步印象
全創買的,3600台票。
說老實話,我滿失望的。
買的目的是要看DVD,所以我拿「神鬼奇航」來做測試;這片我用DVD Player和Altec Lansing 5100(我家客聽的主力)來看的時候,深為其Cast Listing時的配樂所感動,因此才會希望在房間裡放一組5.1聲道的喇叭。無奈3151的低音似乎不夠強,所以我調整了半天,低音幾乎已經弄到最強了,還是沒有辦法和我心目中5100曾經做過的高表現相比。不過我的房間空間畢竟比較小,這樣我還算可以接受。
另一個問題就比較誇張了,槍聲完全失真了,好像啞掉了的感覺…爆破的時候就更有感覺,參考片是Italian Job(偷天換日?),在LA他們要把運金車「炸」到地道去的時候,5100的環繞效果有出來,而且還滿不錯;可惜3151就真的鳥掉了,說實在的,我很難過…這樣的話以後不就只能看文藝片了嗎?(不是文藝動作片啦…)不過話又說回來,因為房間小的關係,本來就不應該太要求動作片的效果(否則鄰居大概會出來抗議);另外,5.1的環繞效果在「不是爆破」的場面是可以接受的(雖然不想比,可是5100的聲音聽久了,3151的一時間還真的是有點給他遜掉了…),至少車聲、直昇機的聲音是很不錯的,所以我想我大概就這樣接受了吧。
最後,也是滿嚴重的一個問題,3151在開機但音源沒有聲音的時候「嘶嘶」的聲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我現在還是用Altec Lansing XA 3021來作為我打電腦時的喇叭。3151還是只作為我看DVD時的喇叭就好了。
便宜的東西就是只能做替代品而已。將來在客聽弄家庭劇院的話,我不會再用電腦來做為主聲道了。
說老實話,我滿失望的。
買的目的是要看DVD,所以我拿「神鬼奇航」來做測試;這片我用DVD Player和Altec Lansing 5100(我家客聽的主力)來看的時候,深為其Cast Listing時的配樂所感動,因此才會希望在房間裡放一組5.1聲道的喇叭。無奈3151的低音似乎不夠強,所以我調整了半天,低音幾乎已經弄到最強了,還是沒有辦法和我心目中5100曾經做過的高表現相比。不過我的房間空間畢竟比較小,這樣我還算可以接受。
另一個問題就比較誇張了,槍聲完全失真了,好像啞掉了的感覺…爆破的時候就更有感覺,參考片是Italian Job(偷天換日?),在LA他們要把運金車「炸」到地道去的時候,5100的環繞效果有出來,而且還滿不錯;可惜3151就真的鳥掉了,說實在的,我很難過…這樣的話以後不就只能看文藝片了嗎?(不是文藝動作片啦…)不過話又說回來,因為房間小的關係,本來就不應該太要求動作片的效果(否則鄰居大概會出來抗議);另外,5.1的環繞效果在「不是爆破」的場面是可以接受的(雖然不想比,可是5100的聲音聽久了,3151的一時間還真的是有點給他遜掉了…),至少車聲、直昇機的聲音是很不錯的,所以我想我大概就這樣接受了吧。
最後,也是滿嚴重的一個問題,3151在開機但音源沒有聲音的時候「嘶嘶」的聲音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我現在還是用Altec Lansing XA 3021來作為我打電腦時的喇叭。3151還是只作為我看DVD時的喇叭就好了。
便宜的東西就是只能做替代品而已。將來在客聽弄家庭劇院的話,我不會再用電腦來做為主聲道了。
2005年3月4日 星期五
Proventia G 抓封包
==>G apply properties的時候,CPU usage will be 100%
之前的回信是建議我用RSKill的埠來聽,當然要另外設定Switch做個mirror。接好了之後就可以用ndumpstart來啟動dump,以解決G上的偵測卡是stealth mode而無法用tcpdump來記錄的不便。不過這次ISS Support告訴我,可能用Advanced Parameter來偵測會更好,所以我就來做實驗了…
用
packetlog.enabled來啟動
packetlog.maxfiles來調整要用多少個檔案來記錄
packetlog.maxKbytes來調整每個檔案最大容量有多少
之前maxfiles default 10, maxKbytes default 1400 (1.4M, 像是軟碟片)
因此,這種記錄是不會無止境的增加的。
可能要實驗,這種檔案是否只能放在 /opt/ISS/issSensors/network_sensor_1/Logs目錄下
==>不是,哈哈哈。可以放在別的地方,只要改成
../../../../
就可以到根目錄底下,這時要放到別的地方(我的意思是別的硬碟)的話,在後面加上就是囉。
我今天改成了 30,140000(140M)的方式,以top來看,沒有給CPU帶來多少負擔,雖然用SSH連進去的時候好像變慢了…所以應該可行吧。不過140 x 30=4200= 4G,對硬碟空間的要求相當大,是否可以另外接一顆硬碟上來專門收這種東西?
可怕的是,就這麼大的空間,恐怕也不能撐過幾分鐘(大概是十分鐘吧,我想)。不過存下來的資料卻已經讓我眼花。用Ethereal來看這些資料,裡面是亂七八糟的封包資料,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解讀,這下子應該要好好K TCP/IP的東西啦。以這些東西來研究一下吧。
之前的回信是建議我用RSKill的埠來聽,當然要另外設定Switch做個mirror。接好了之後就可以用ndumpstart來啟動dump,以解決G上的偵測卡是stealth mode而無法用tcpdump來記錄的不便。不過這次ISS Support告訴我,可能用Advanced Parameter來偵測會更好,所以我就來做實驗了…
用
packetlog.enabled來啟動
packetlog.maxfiles來調整要用多少個檔案來記錄
packetlog.maxKbytes來調整每個檔案最大容量有多少
之前maxfiles default 10, maxKbytes default 1400 (1.4M, 像是軟碟片)
因此,這種記錄是不會無止境的增加的。
可能要實驗,這種檔案是否只能放在 /opt/ISS/issSensors/network_sensor_1/Logs目錄下
==>不是,哈哈哈。可以放在別的地方,只要改成
../../../../
就可以到根目錄底下,這時要放到別的地方(我的意思是別的硬碟)的話,在後面加上就是囉。
我今天改成了 30,140000(140M)的方式,以top來看,沒有給CPU帶來多少負擔,雖然用SSH連進去的時候好像變慢了…所以應該可行吧。不過140 x 30=4200= 4G,對硬碟空間的要求相當大,是否可以另外接一顆硬碟上來專門收這種東西?
可怕的是,就這麼大的空間,恐怕也不能撐過幾分鐘(大概是十分鐘吧,我想)。不過存下來的資料卻已經讓我眼花。用Ethereal來看這些資料,裡面是亂七八糟的封包資料,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解讀,這下子應該要好好K TCP/IP的東西啦。以這些東西來研究一下吧。
2005年3月3日 星期四
保持忙碌(卡內基2)
當你忙於需要計畫及思考的工作時,不容易憂慮。
無論才智多麼聰穎的人,他的心裡一次也容不下兩件事情。(dragon: 我想小龍女、郭靖、老頑童應該是例外)
沒有目的的日子,終必煙消雲散,消逝無痕。
如果你我不能保持忙碌,而常無所事事,憂慮與恐懼就會像神話中的小妖精,摧毀我們行動與意志的力量。
蕭伯納:「悲慘的人生,起因於有餘暇煩惱自己過得是否快樂。」
==>開始忙碌,並保持忙碌,這是世界上最價廉物美的良藥。
==>保持忙碌。憂慮的人必須採取行動,否則必將陷入絕望。
dragon: 我忽然想起段譽的以動功修習內功:不管怎樣,「動」就對了。叫「以生理影響心理」好嗎?我想這裡的「工作」二字應該不專指「領薪水的」工作,泛指「動到頭腦的」活動可能比較貼切一點。到了現代,也許「出去走走」也成了這裡的工作也不一定,呵呵。
話又說回來,我最近經常想到的,是自己對自己現在的工作貢獻度與思考的程度不足啊…今天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我是說「開創的時候覺得很好,可是維運的時候就覺得不好」的結論。回來仔細想想,大概是開創期比較容易弄出成績來,符合80/20法則;但是在維運期就變成只要求「不出錯」就好了。偏偏這時候如果出錯,就一定是之前沒有碰過的(比如說,在實驗室裡怎麼樣也不會搞到SQL Server的Quota超過吧…)。又如同最近碰到的,網路因我家產品而斷線的狀況,這是全公司的人都沒有碰過的…是因為我討厭碰新東西嗎?怕錯?我想搞懂網路的東西有滿久了,去年還曾希望考CCNA咧;結果買來那麼貴的參考書,卻又半個字都沒有看,真是沒救了!
話又說回來,在洪蘭的書裡面曾經提到,人不應該去「補缺點」,而應該找到優點之後盡情發揮,這樣才會有樂趣可言。這中間所牽涉的,是本國的教育方式,本就是要學生成為「平均」的人(在教改之後,我想可能有一點點不同了吧);於是抓著我自己的缺點不放,要求補起來,居然已經成為我最自然的思考方式。我現在陷入兩難之中:一方面我不希望自己失去工作,即使我已經有點倦勤了。另一方面,我又需要時間來思考一些哲學性的問題,比如說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哈哈),或是適合我的工作到底是什麼,以備換工作的時候一次到位…如果思考也可以算是「忙碌」的話,我從現在就應該開始忙碌啦;不過下筆的這段時間,我都在看黃易寫的A書就是了(苦笑)。雖然如此,該書裡面畢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因此假裝我有「忙碌」吧,哈哈。
問題是什麼?
為什麼我覺得日子很空虛?老是不想上班?而且老是覺得累?
思考吧……
無論才智多麼聰穎的人,他的心裡一次也容不下兩件事情。(dragon: 我想小龍女、郭靖、老頑童應該是例外)
沒有目的的日子,終必煙消雲散,消逝無痕。
如果你我不能保持忙碌,而常無所事事,憂慮與恐懼就會像神話中的小妖精,摧毀我們行動與意志的力量。
蕭伯納:「悲慘的人生,起因於有餘暇煩惱自己過得是否快樂。」
==>開始忙碌,並保持忙碌,這是世界上最價廉物美的良藥。
==>保持忙碌。憂慮的人必須採取行動,否則必將陷入絕望。
dragon: 我忽然想起段譽的以動功修習內功:不管怎樣,「動」就對了。叫「以生理影響心理」好嗎?我想這裡的「工作」二字應該不專指「領薪水的」工作,泛指「動到頭腦的」活動可能比較貼切一點。到了現代,也許「出去走走」也成了這裡的工作也不一定,呵呵。
話又說回來,我最近經常想到的,是自己對自己現在的工作貢獻度與思考的程度不足啊…今天和別人聊天的時候我是說「開創的時候覺得很好,可是維運的時候就覺得不好」的結論。回來仔細想想,大概是開創期比較容易弄出成績來,符合80/20法則;但是在維運期就變成只要求「不出錯」就好了。偏偏這時候如果出錯,就一定是之前沒有碰過的(比如說,在實驗室裡怎麼樣也不會搞到SQL Server的Quota超過吧…)。又如同最近碰到的,網路因我家產品而斷線的狀況,這是全公司的人都沒有碰過的…是因為我討厭碰新東西嗎?怕錯?我想搞懂網路的東西有滿久了,去年還曾希望考CCNA咧;結果買來那麼貴的參考書,卻又半個字都沒有看,真是沒救了!
話又說回來,在洪蘭的書裡面曾經提到,人不應該去「補缺點」,而應該找到優點之後盡情發揮,這樣才會有樂趣可言。這中間所牽涉的,是本國的教育方式,本就是要學生成為「平均」的人(在教改之後,我想可能有一點點不同了吧);於是抓著我自己的缺點不放,要求補起來,居然已經成為我最自然的思考方式。我現在陷入兩難之中:一方面我不希望自己失去工作,即使我已經有點倦勤了。另一方面,我又需要時間來思考一些哲學性的問題,比如說我從哪裡來,要往哪裡去(哈哈),或是適合我的工作到底是什麼,以備換工作的時候一次到位…如果思考也可以算是「忙碌」的話,我從現在就應該開始忙碌啦;不過下筆的這段時間,我都在看黃易寫的A書就是了(苦笑)。雖然如此,該書裡面畢竟有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因此假裝我有「忙碌」吧,哈哈。
問題是什麼?
為什麼我覺得日子很空虛?老是不想上班?而且老是覺得累?
思考吧……
減輕50%的煩惱(卡內基2)
1.問題是什麼?
2.問題的原因有那些?
3.有那幾項可能的解決辦法?
4.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dragon:
Make it perfect? Make it efficient!!!
追求完美?追求效率!!!
我想這是80/20法則的實踐,並且發揮理性的力量。同時,let the things run!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有辦法和情緒保持距離,真正的將期望值算出來,最後才會有「最好」的跑出來。在實用上常看到魯莽衝出的傢伙反而比深思熟慮的人做出成就來。我想,「完美」不要常常追求比較好吧!
2.問題的原因有那些?
3.有那幾項可能的解決辦法?
4.最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
dragon:
Make it perfect? Make it efficient!!!
追求完美?追求效率!!!
我想這是80/20法則的實踐,並且發揮理性的力量。同時,let the things run!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人才有辦法和情緒保持距離,真正的將期望值算出來,最後才會有「最好」的跑出來。在實用上常看到魯莽衝出的傢伙反而比深思熟慮的人做出成就來。我想,「完美」不要常常追求比較好吧!
必也正名乎?
日前辜寬敏說:「只有台灣正名,才可以走得出去…」云云。
兩千多年前,孔夫子說:「必也正名乎。」又說:「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樣看來,「名(稱)」這個東西真的是滿重要的。
然而今天我們在世上生存,看重的是比例原則;如果活都活不下去,堅持「名」這揰東西似乎就就有點因小失大。
又,今日做一個動作,講究的是有多少效用;如果是國家的動作,更應該考慮對多數人的影響力。正名之後可以在美利堅合眾國有一個台灣國大使館嗎?國民生產毛額可以翻上兩翻嗎?
一個人有理想,不計後果的要去實現,原是值得尊敬的;不過如果代價是要老子我上戰場去打仗的話,那你有什麼理想我都不能接受!尤其是台灣並不像以色列那樣和周圍的鄰居有著不能不打的道理…
兩千多年前,孔夫子說:「必也正名乎。」又說:「名不正則言不順。」這樣看來,「名(稱)」這個東西真的是滿重要的。
然而今天我們在世上生存,看重的是比例原則;如果活都活不下去,堅持「名」這揰東西似乎就就有點因小失大。
又,今日做一個動作,講究的是有多少效用;如果是國家的動作,更應該考慮對多數人的影響力。正名之後可以在美利堅合眾國有一個台灣國大使館嗎?國民生產毛額可以翻上兩翻嗎?
一個人有理想,不計後果的要去實現,原是值得尊敬的;不過如果代價是要老子我上戰場去打仗的話,那你有什麼理想我都不能接受!尤其是台灣並不像以色列那樣和周圍的鄰居有著不能不打的道理…
央行的兩難(2005.03.03 中國時報)
經濟學的基本討論
---------------------------------------
中時小社論
台幣兌換美元匯率持續升值,昨天衝破三十一元關卡。外商分析師說,台幣會一路升到一比二十八。央行當然不樂意,所以多方對付熱錢與投機客。
不過,央行也有央行的難處。「經濟成長」與「穩定物價」永遠是兩個不能兼顧的選項,央行現在就面臨這種痛苦的抉擇。
台幣升值,不利出口。出口受挫,經濟成長自然受到打擊。為了維護經濟成長,有很長一段時間,央行總是在適當時機,買進美元,頂住美元價格,避免美元滑落而台幣上竄。
然而,央行釋出鉅額台幣,買進大量美元,國內貨幣市場就充斥大量台幣資金。偏偏,現在台灣的名目利率,比物價上漲率低,換句話說,實質利率已經是負的。為此,央行去年兩次引導利率上揚,可是,因為貨幣市場資金太多,銀行不太買帳,只肯稍微提高一點點利率,敷衍央行。
買美元阻遏台幣升值,就會釋放大量台幣,使得資金更氾濫,更難推升利率。
所以,現在央行前有匯率,後有利率,兩面受敵。守匯率,有助於經濟成長;守利率,有助於安定物價。問題是,這兩者絕難兼顧。
在以前高經濟成長時代,央行的口訣是「穩定中求發展」,也就是先穩住物價,再求經濟成長。現在,時代不同了,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從前的一半左右,所以,這回到底該守匯率護成長,還是守利率護物價,想必夠央行頭大的。
---------------------------------------
中時小社論
台幣兌換美元匯率持續升值,昨天衝破三十一元關卡。外商分析師說,台幣會一路升到一比二十八。央行當然不樂意,所以多方對付熱錢與投機客。
不過,央行也有央行的難處。「經濟成長」與「穩定物價」永遠是兩個不能兼顧的選項,央行現在就面臨這種痛苦的抉擇。
台幣升值,不利出口。出口受挫,經濟成長自然受到打擊。為了維護經濟成長,有很長一段時間,央行總是在適當時機,買進美元,頂住美元價格,避免美元滑落而台幣上竄。
然而,央行釋出鉅額台幣,買進大量美元,國內貨幣市場就充斥大量台幣資金。偏偏,現在台灣的名目利率,比物價上漲率低,換句話說,實質利率已經是負的。為此,央行去年兩次引導利率上揚,可是,因為貨幣市場資金太多,銀行不太買帳,只肯稍微提高一點點利率,敷衍央行。
買美元阻遏台幣升值,就會釋放大量台幣,使得資金更氾濫,更難推升利率。
所以,現在央行前有匯率,後有利率,兩面受敵。守匯率,有助於經濟成長;守利率,有助於安定物價。問題是,這兩者絕難兼顧。
在以前高經濟成長時代,央行的口訣是「穩定中求發展」,也就是先穩住物價,再求經濟成長。現在,時代不同了,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從前的一半左右,所以,這回到底該守匯率護成長,還是守利率護物價,想必夠央行頭大的。
站在大師肩上 一無所獲(2005.03.03 中國時報)
好文。
----------------------------------------------
姚人多
我一直對「大師」這兩個字有著高度的質疑。被稱為「大師」的人到底在行為上必須符合哪些條件,或者在知識上應該到達什麼樣的專業標準,在台灣社會始終是個謎。也許正因為它是個謎,正因為它所指涉的對象不知是何物,所以我們的社會才有這麼多「大師」到處行走,像是野獸,也像是聖人,讓人不知道他們為何偉大,卻又始終不敢得罪。
西方的俗諺說,大師的肩膀是讓我們這些「常人」站在上面,他們的高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以前看不到的世界。現在,如果我們站在台灣這些「大師」的肩膀上時,我們將會看到什麼呢?答案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比眼前所見更庸俗的世界,像是最近沸沸騰騰的周杰倫與侯佩岑的新戀情。
基本上這兩人到底要跟誰談戀愛這件事會成為這麼大的新聞本身就是一則滑稽的「新聞」。這大概只有在像台灣如此墮落不堪的電子媒體上才會將這檔子事視為與「公眾利益」有關的新聞事件而大事炒作,歷久不衰。更奇怪的是,我們偉大的新聞記者先生小姐們竟然還拿這種事去「請教」比他們還偉大的「大師」。想當然耳,依照他一貫的風采,這位大師開示說,侯佩岑談戀愛的對象都是「爛ㄎㄚ」,一個長相實在不敢恭維,一個即使得過許多音樂大獎,但「文化水平」過於低落。換句話說,我們的「大師」所揭示的世界是一個不需要給予人最基本的尊重,可以惡意批評其他人的長相,以及對其他人的感情對象給予最無情奚落的世界。一個沒有倫理、沒有道德,不講尊重、踐踏情感的世界,我們必須嚴肅思考,像這樣子的巨人「肩膀」,我們要不要站上去眺望。
我對「李大師」從政沒有意見,但我對他從政後的風範卻高度質疑。我不知道李敖講這些話算不算在他的立法委員言論免責權內,如果算,那麼所有影視界的朋友以後在談戀愛之前如果不先整個容,那最好來問問大師的意見,免得被砲火襲擊。從這次李敖對周侯戀的評論當中,我們再一次看出一個政治人物如果身兼多種身分會造成多大的混亂。李敖現在是立法委員,但從這個事件看來,我們的新聞媒體其實並不知道他的新身分。
在大師面前,媒體沒有半點監督政治人物的意味,記者先生小姐們依然像以前一樣,用一種小弟弟小妹妹找「大師」聊天的方式在採訪他,他(她)們依然期待從「大師」口中吐出幾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語,一方面滿足一下喜歡八卦是非的閱聽大眾腦神經,另一方面滿足一下媒體老闆對收視率的要求。就這個角度來看,所謂大師只不過是一個與腥羶色新聞媒體交相賊的快感製造機,一個需求供應曲線的傀儡,在本質上,與搞笑的電視電影明星其實是屬於同一類型的人。
民主政治其實是一種身分政治,在不同的發言位置必須有正確的言行舉止,並且為自己的身分及言行舉止負最大的責任。我們的民主是一個身分嚴重錯亂的民主,我不知道在什麼意義下一個立法委員可以針對其他社會成員的長相、涵養、愛情做出如李敖那天的言論,我也不知道在什麼意義之下新聞媒體必須拿社會成員的愛情詢問民意代表的看法。
我由衷地希望李大師要記得自己的新身分,多為國事煩忙。我也希望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趕快清醒,破除自己的「大師情結」,在你(妳)們眼前的人不是一個尋求開示的對象,而是一個監督的對象。最後,看在「李大師」這三個字的分上,請勇於認錯,向當事人道個歉,這或許可以導正一下站在你的肩膀上所看出去的邪惡世界。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
姚人多
我一直對「大師」這兩個字有著高度的質疑。被稱為「大師」的人到底在行為上必須符合哪些條件,或者在知識上應該到達什麼樣的專業標準,在台灣社會始終是個謎。也許正因為它是個謎,正因為它所指涉的對象不知是何物,所以我們的社會才有這麼多「大師」到處行走,像是野獸,也像是聖人,讓人不知道他們為何偉大,卻又始終不敢得罪。
西方的俗諺說,大師的肩膀是讓我們這些「常人」站在上面,他們的高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以前看不到的世界。現在,如果我們站在台灣這些「大師」的肩膀上時,我們將會看到什麼呢?答案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比眼前所見更庸俗的世界,像是最近沸沸騰騰的周杰倫與侯佩岑的新戀情。
基本上這兩人到底要跟誰談戀愛這件事會成為這麼大的新聞本身就是一則滑稽的「新聞」。這大概只有在像台灣如此墮落不堪的電子媒體上才會將這檔子事視為與「公眾利益」有關的新聞事件而大事炒作,歷久不衰。更奇怪的是,我們偉大的新聞記者先生小姐們竟然還拿這種事去「請教」比他們還偉大的「大師」。想當然耳,依照他一貫的風采,這位大師開示說,侯佩岑談戀愛的對象都是「爛ㄎㄚ」,一個長相實在不敢恭維,一個即使得過許多音樂大獎,但「文化水平」過於低落。換句話說,我們的「大師」所揭示的世界是一個不需要給予人最基本的尊重,可以惡意批評其他人的長相,以及對其他人的感情對象給予最無情奚落的世界。一個沒有倫理、沒有道德,不講尊重、踐踏情感的世界,我們必須嚴肅思考,像這樣子的巨人「肩膀」,我們要不要站上去眺望。
我對「李大師」從政沒有意見,但我對他從政後的風範卻高度質疑。我不知道李敖講這些話算不算在他的立法委員言論免責權內,如果算,那麼所有影視界的朋友以後在談戀愛之前如果不先整個容,那最好來問問大師的意見,免得被砲火襲擊。從這次李敖對周侯戀的評論當中,我們再一次看出一個政治人物如果身兼多種身分會造成多大的混亂。李敖現在是立法委員,但從這個事件看來,我們的新聞媒體其實並不知道他的新身分。
在大師面前,媒體沒有半點監督政治人物的意味,記者先生小姐們依然像以前一樣,用一種小弟弟小妹妹找「大師」聊天的方式在採訪他,他(她)們依然期待從「大師」口中吐出幾句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話語,一方面滿足一下喜歡八卦是非的閱聽大眾腦神經,另一方面滿足一下媒體老闆對收視率的要求。就這個角度來看,所謂大師只不過是一個與腥羶色新聞媒體交相賊的快感製造機,一個需求供應曲線的傀儡,在本質上,與搞笑的電視電影明星其實是屬於同一類型的人。
民主政治其實是一種身分政治,在不同的發言位置必須有正確的言行舉止,並且為自己的身分及言行舉止負最大的責任。我們的民主是一個身分嚴重錯亂的民主,我不知道在什麼意義下一個立法委員可以針對其他社會成員的長相、涵養、愛情做出如李敖那天的言論,我也不知道在什麼意義之下新聞媒體必須拿社會成員的愛情詢問民意代表的看法。
我由衷地希望李大師要記得自己的新身分,多為國事煩忙。我也希望我們的媒體朋友們趕快清醒,破除自己的「大師情結」,在你(妳)們眼前的人不是一個尋求開示的對象,而是一個監督的對象。最後,看在「李大師」這三個字的分上,請勇於認錯,向當事人道個歉,這或許可以導正一下站在你的肩膀上所看出去的邪惡世界。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5年3月2日 星期三
男人家(2005.03.02 中國時報 胡晴舫)
dragon: 女性主義這種東西我是不知道的,不過我知道困而後知不足的道理;是以有(一些)女性力爭上游之後可以獨當一面,乃至於讓(部分)男性力有未逮的放棄,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人類在演化上已是一個極端了,所有讓這個種繼續生存下去的方式都是沒有範例可以模仿的,摸索的過程自然就艱難了。在女性終於可以擺脫傳宗接代和經濟能力的兩難之後,到底女性的能力可以發揮到什麼程度呢?
不過就我個人來看,我也是想要和比我低一點的女孩子相處的,不然摸索相處的方式可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了…
-----------------------------------------------
剛剛落幕的奧斯卡典禮照例又是一堆男人得獎。在好萊塢,即使是關於女人的電影向來也是由男人撰寫、男人執導和男人製作,無論是經典公路電影《末路狂花》、純粹商業作品《上班女郎》或文學性質濃厚的《時時刻刻》、到今年的《登峰造擊》都是如此。當九○年代的女性主題電影都著重在描寫女性覺醒,女人如何奮力打造自我價值、如何歷經悲慘的心理及身體過程只為求取掌握自己的人生,今年這些照例由男人執導及製作的奧斯卡電影卻顯現出一個嶄新的形象,只不過,這一次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一個男人。
現在,換男人焦慮了。
舉例《登峰造擊》,故事表面上在描述一個墮落白種女孩的蛻變,真正動人的部分其實卻是克林伊斯威特的中年男子角色,藉由訓練這個失足女孩,他得以撫平他親生女兒擺明脫離父女關係後所留下的親情遺恨。克林伊斯威特過去擅長演繹的傳統男性角色,都是打落牙齒和血吞的硬漢,「把悲傷留給我自己」是他的唯一作風,寧可孤獨,無法與妻子女兒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至於熱門小品《尋找新方向》,兩個四十幾歲的失意男子結伴展開品酒之旅,一路上只聽他們兩個互相唉嘆,抱怨人生的失意,而他們周圍的女人卻個個都強悍而美麗。雖然整部片子充滿酒香,主幹則是描述男人的人生困惑,生活失序,缺乏目標,更苦惱的是,不知道怎麼跟女人相處。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花了三小時拉拉雜雜講情場大亨霍華休斯一生,把男性總是企圖掌控全世界的螳臂當車之心點明為霍華休斯的瘋狂主因,也順便引出霍華休斯之母不免有過的小結論。至於《尋找新樂園》強尼戴普的角色追尋完美不滅的男性純真,卻活在恐懼失去母親的陰影下。
當女人開始主動追求人生,爭取事業成功和社會影響力之際,男人顯得不知所措。新男人運動畢竟只是廣告商的一句賣車口號。面對新女人日漸茁壯的強勢與自信,大部分男人只能像《尋找新方向》的兩個主人翁可憐兮兮地發現,一夜之間自己沒人愛了,於是自暴自棄,訴苦不休,而不是坐下來靜心想想自己的處境,如同幾十年前女人所做的事情。九○年代從英國突然冒起狂掃全球的所謂「小男生」雜誌(Lad magazine)算是男人對女性運動的一種不成熟反應,這類雜誌堅持痞子哲學,男人就應該喝啤酒、看女生、講笑話、買玩具,一輩子拒絕長大。《非關男孩》裡休葛蘭的角色有句名言,當他的好友請他做初生女兒的教父,休葛蘭斬釘截鐵地說不,他說他恐怕是世上最糟糕的教父選擇,不但完全不懂怎麼付出關愛,而且會在女孩十八歲生日時把她灌醉帶她上床。他的朋友驚駭之餘辯稱他們以為他總有不為人所知的感情深度,他四十二歲,坐在沙發上,一臉無辜:「喔,不,你們一直都錯了,我就是這麼膚淺。」
這種害怕承諾、不想負責、覺得自己所有問題都跟女人有關的小男人心態在香港電影也常見,周星馳所代表的「非典型英雄」就是個好例子。台灣流行文學《蛋白質女孩》的男孩子們也成天只懂得對女孩品頭論足,拿女孩的缺點當作自己不願承諾的藉口。說來說去,男人都在說自己。因為女人已經往前走了很久,聽不見他們的聲音。
也許,男人最後都只能像《愛是您,愛是我》裡的男角們只跟社經地位較低的女性談戀愛──休葛蘭飾演的英國首相愛上幫他端茶的胖女孩、男作家愛上為他打掃屋子的葡萄牙女傭、已婚的總編輯莫名渴求自己的年輕秘書──裝作這世界從未改變;或者,男人家們也可以像他們的硬漢偶像學習,重新找到另一個管道將自己融入新女人的世界裡。誰不喜歡美滿結局呢?
不過就我個人來看,我也是想要和比我低一點的女孩子相處的,不然摸索相處的方式可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了…
-----------------------------------------------
剛剛落幕的奧斯卡典禮照例又是一堆男人得獎。在好萊塢,即使是關於女人的電影向來也是由男人撰寫、男人執導和男人製作,無論是經典公路電影《末路狂花》、純粹商業作品《上班女郎》或文學性質濃厚的《時時刻刻》、到今年的《登峰造擊》都是如此。當九○年代的女性主題電影都著重在描寫女性覺醒,女人如何奮力打造自我價值、如何歷經悲慘的心理及身體過程只為求取掌握自己的人生,今年這些照例由男人執導及製作的奧斯卡電影卻顯現出一個嶄新的形象,只不過,這一次不是一個女人,而是一個男人。
現在,換男人焦慮了。
舉例《登峰造擊》,故事表面上在描述一個墮落白種女孩的蛻變,真正動人的部分其實卻是克林伊斯威特的中年男子角色,藉由訓練這個失足女孩,他得以撫平他親生女兒擺明脫離父女關係後所留下的親情遺恨。克林伊斯威特過去擅長演繹的傳統男性角色,都是打落牙齒和血吞的硬漢,「把悲傷留給我自己」是他的唯一作風,寧可孤獨,無法與妻子女兒建立真正的親密關係。至於熱門小品《尋找新方向》,兩個四十幾歲的失意男子結伴展開品酒之旅,一路上只聽他們兩個互相唉嘆,抱怨人生的失意,而他們周圍的女人卻個個都強悍而美麗。雖然整部片子充滿酒香,主幹則是描述男人的人生困惑,生活失序,缺乏目標,更苦惱的是,不知道怎麼跟女人相處。
名導馬丁史柯西斯花了三小時拉拉雜雜講情場大亨霍華休斯一生,把男性總是企圖掌控全世界的螳臂當車之心點明為霍華休斯的瘋狂主因,也順便引出霍華休斯之母不免有過的小結論。至於《尋找新樂園》強尼戴普的角色追尋完美不滅的男性純真,卻活在恐懼失去母親的陰影下。
當女人開始主動追求人生,爭取事業成功和社會影響力之際,男人顯得不知所措。新男人運動畢竟只是廣告商的一句賣車口號。面對新女人日漸茁壯的強勢與自信,大部分男人只能像《尋找新方向》的兩個主人翁可憐兮兮地發現,一夜之間自己沒人愛了,於是自暴自棄,訴苦不休,而不是坐下來靜心想想自己的處境,如同幾十年前女人所做的事情。九○年代從英國突然冒起狂掃全球的所謂「小男生」雜誌(Lad magazine)算是男人對女性運動的一種不成熟反應,這類雜誌堅持痞子哲學,男人就應該喝啤酒、看女生、講笑話、買玩具,一輩子拒絕長大。《非關男孩》裡休葛蘭的角色有句名言,當他的好友請他做初生女兒的教父,休葛蘭斬釘截鐵地說不,他說他恐怕是世上最糟糕的教父選擇,不但完全不懂怎麼付出關愛,而且會在女孩十八歲生日時把她灌醉帶她上床。他的朋友驚駭之餘辯稱他們以為他總有不為人所知的感情深度,他四十二歲,坐在沙發上,一臉無辜:「喔,不,你們一直都錯了,我就是這麼膚淺。」
這種害怕承諾、不想負責、覺得自己所有問題都跟女人有關的小男人心態在香港電影也常見,周星馳所代表的「非典型英雄」就是個好例子。台灣流行文學《蛋白質女孩》的男孩子們也成天只懂得對女孩品頭論足,拿女孩的缺點當作自己不願承諾的藉口。說來說去,男人都在說自己。因為女人已經往前走了很久,聽不見他們的聲音。
也許,男人最後都只能像《愛是您,愛是我》裡的男角們只跟社經地位較低的女性談戀愛──休葛蘭飾演的英國首相愛上幫他端茶的胖女孩、男作家愛上為他打掃屋子的葡萄牙女傭、已婚的總編輯莫名渴求自己的年輕秘書──裝作這世界從未改變;或者,男人家們也可以像他們的硬漢偶像學習,重新找到另一個管道將自己融入新女人的世界裡。誰不喜歡美滿結局呢?
訂閱:
意見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