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3日 星期四

央行的兩難(2005.03.03  中國時報)

經濟學的基本討論
---------------------------------------

中時小社論
台幣兌換美元匯率持續升值,昨天衝破三十一元關卡。外商分析師說,台幣會一路升到一比二十八。央行當然不樂意,所以多方對付熱錢與投機客。
不過,央行也有央行的難處。「經濟成長」與「穩定物價」永遠是兩個不能兼顧的選項,央行現在就面臨這種痛苦的抉擇。
台幣升值,不利出口。出口受挫,經濟成長自然受到打擊。為了維護經濟成長,有很長一段時間,央行總是在適當時機,買進美元,頂住美元價格,避免美元滑落而台幣上竄。
然而,央行釋出鉅額台幣,買進大量美元,國內貨幣市場就充斥大量台幣資金。偏偏,現在台灣的名目利率,比物價上漲率低,換句話說,實質利率已經是負的。為此,央行去年兩次引導利率上揚,可是,因為貨幣市場資金太多,銀行不太買帳,只肯稍微提高一點點利率,敷衍央行。
買美元阻遏台幣升值,就會釋放大量台幣,使得資金更氾濫,更難推升利率。
所以,現在央行前有匯率,後有利率,兩面受敵。守匯率,有助於經濟成長;守利率,有助於安定物價。問題是,這兩者絕難兼顧。
在以前高經濟成長時代,央行的口訣是「穩定中求發展」,也就是先穩住物價,再求經濟成長。現在,時代不同了,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從前的一半左右,所以,這回到底該守匯率護成長,還是守利率護物價,想必夠央行頭大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