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3月17日 星期四

台灣的「八三四一」(94/03/17 中國時報)

dragon:
我只能說,妙不可言…
火雲邪神說:「天下武功,惟快不破」,韋子則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練武功講求個人主義,火雲邪神再怎麼厲害,終究只有一個人;韋子的MP則可以讓陳近南、九難、乃至於康熙做他的靠山,豈非大為神妙?今人努力發揚韋子精神,實無可責之處啊…


劉屏 報告時間:2005/03/17 16:31:42


台南空軍基地的四四三聯隊,已經具有台灣的「八三四一」部隊的氣勢了。

八三四一,是毛澤東為衛戌部隊訂下的番號。傳說老毛進北京前,算命先生給了他這個數字。他不解其意,乾脆把這個數字訂為衛戌部隊番號。老毛直到臨死才領悟「八三四一」之意。八三,是他在世的歲月(一八九三至一九七六);四一,則是掌權的年數(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開始)。

台南基地得地利之便,得以捍衛陳總統水扁先生的家鄉。而基地諸指揮官體仰上意,一再以極隆之禮歡迎陳總統。在萬般驚呼聲中,四四三聯隊是否比照八三四一,獲御賜番號,以為永久紀念,各方深深期待。

建議之一是改為「00一九部隊」。00,代表台灣政黨輪替的年份;一九,則是槍擊案的紀念日,全軍官兵、全體國民永誌不忘!當然改為「一九00」也行,一來紀念陳總統座機的型號,一來紀念義和團之亂。

前有沈再添下令全員頭戴扁帽,今有羅際勳推出五星上將戎裝的巨幅合成照片。很多人以「馬屁」等字眼形容之,實在是錯怪了優秀的國軍將領。試想,幹部的重責大任之一是為長官分憂解勞,如今藉著扁帽、照片,令元首龍心大悅,君臣之綱已然實踐。

有人拿出蔣經國的例子批評軍中這種作風。謂,蔣經國做國防部長時,有一回頒發國軍文藝獎。蔣到場時,軍樂響起,全體起立恭迎部長。突然間,蔣要求軍樂停止,說道:「在場有非軍人身份者,不必起立向我致敬」。後來蔣做了總統,曾有人呼「總統萬歲」,亦被蔣制止。

蔣這種作風,如今值得取法嗎?其一,據聞一生反對個人崇拜的柏楊看到別人為自己塑立的銅像時,都不禁說「要他們拆掉,似乎有點矯情」云云。換言之,別人真心崇拜,自己心裡飄飄然,事屬難免。其二,蔣非全民直選,恐怕因此不敢坦然接受。相形之下,今天陳總統實不必有所顧忌。

又有人謂,空軍經常有歷史人物。抗戰時有高志航、沈崇誨等殉國烈士;來台後有歐陽漪芬、胡世霖、石貝波等空戰英雄;今天則有沈再添、羅際勳等「識時務者」。其實,江山才人,各領風騷。且人各有志,不可強也。

不過,五星上將合成照一事,台南基地做法仍有可改進之處。

宋美齡女士視察空軍時,穿過四星上將的披風。按吳淑珍女士的邏輯,宋是專制體制下的第一夫人,吳則是民主程序產生之第一夫人。似有高下之別,以此推論,宋是四星,吳起碼也該五星了。宋的夫婿是五星,那吳的夫婿起碼也該六星了。當初潘興上將過世時,美國國會議員即有人主張追贈其為六星。

反正憲法沒有規定將星的上限,軍方對元首的敬意同樣沒有上限,又何必把陳總統設定為只能五星呢?陳總統說,「心有多寬,路就有多寬」。軍人何不更為大方些。

當務之急,以後不妨改稱「陳總統水扁先生」,並在其上加「英明」、「敬愛」、「高瞻遠矚」、「民主燈塔」等詞。當年各界用之不疲,「李總統登輝先生」是基本稱呼。今天軍方登高一呼,推而廣之,亦「正名」也。

「扁帽」後,某旅美人士返國訪某軍官學校,在校園裡與校長站著談話。校長掏出香煙,只見一位上校軍官跑過來為校長點煙。客人詫異不已,後經旁人提醒,「上校回到辦公室,自然有中校、少校為他點煙」。

「扁帽」一事影響不止於此。外賓訪某基地,新識一中校。介紹者推崇中校之本質學能,豈料中校回答道:「最重要的是緊抱指揮官大腿!」

據聞某要員訪美時,有人事前準備工作不周,開車帶著長官跑了幾家中餐館,仍未吃到中意的宵夜。長官離開華府未久,這個人也調差了。

又有一次,訪美的長官想吃某樣台式早點,駐美的部屬不敢大意,囑妻子黎明即起趕製,親送至長官下榻的旅館。

空軍軍歌有句:「那怕風霜雨露,只信雙手萬能」,時空轉變,何不改成「那怕無才無德,只信精通門道」?空軍軍歌又有一句「發揚光大尤賴我空軍軍人」,或許在今天,亦可指這種文化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