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範例書變成了「如何停止憂慮,開創人生」了…Dale Carnegie 寫的,卡內基叢書之二。這是對第十二到十五章所做的思考…
十二、心中滿懷平安、勇敢、健康與希望
十三、永遠不要對敵人心存報復
十四、預期一般人都不知感恩
十五、盤算你所得到的恩惠
如果要Top-Down做事的話,那就要有
一、目標
二、指導原則(策略)
三、施行細則
這三樣東西存在。而我,目標一直是錯誤的……
為什麼會憂慮?怕犯錯!這是我從小所受的教育,我老老實實的接受了。然而,要明白的是,教育是國家所指導的,教的是屬於「群體」的意志!不會有人期待這種教育會教「幸福」是什麼的…人之所以需要自我教育,是因為在個人主義的時代,不能再依靠那種「國家教育」來指導個人的未來要怎麼走下去!只是,這種自我教育既辛苦又危險--因為自己所適合的路,只能自己去發現,沒有多少人可以指導也就算了,多半的時間裡還會遭到週遭人的反對:因為他們不了你在做什麼;他們所受的,也是團體的那一套。危險的則是在這種處境下,放棄生命的念頭會常常在心裡迴盪著…我個人確信,一個國家不會主張存在主義,也不會鼓吹個人主義;因為個人的道德和團體的道德從來都不是一樣的,將來也不會統一在一起!所以我,需要自我教育!
「不斷幸福論」給了我一扇窗:它使我相信,從孔子、耶穌、到卡內基…等等人對於「處世」這件事的說法,都有真正的意義在。而「不斷幸福論」給出了「幸福」真正存在的「科學根據」,這讓我有強烈的慾望去追求來到這人世所未得到的東西。一直以來,我都認為以上的做法是「鄉愿」、「放縱」,然而,如果最後目標是自己的幸福的話,那就算鄉愿又如何呢?主要的問題在,幸福是可以追求到的,而且就在腦袋裡。所以,我的人生目標,從此刻改成「追求幸福」如何?
如此,在接下去的人生中,任何行動都要以這個目標做前提,任何違反這個終極目標的反應都應該要拋棄。這四條正是確立目標後可以考慮採用的施行細則。所以讀來才會這樣讓我震撼:因為要講究公平的話,以上這些施行細則都是絕對不「公平」的;但因為目標不同,所以反而變成絕對有其道理的部分了!
我要追求幸福!這是最後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